-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武术谚语看沧州武术审美特征
从武术谚语看沧州武术审美特征
摘要:通过武术谚语这种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究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沧州武术传承了中华武术意境深远的审美特色,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同时形成自己浓郁的地域风格,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博大之美、质实本色的厚重之美、独具一格的奇绝之美。
关键词:沧州武术;武术谚语;审美特征
武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受古典哲学、美学、医学的润泽而博大精深。驰名中外的武乡沧州,武健泱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发祥地与集大成之地,劈挂、八极、燕青、六合等五十余种拳械门派声名远播。沧州武术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审美特色,它以独特的风韵在中华武坛绽放光彩,这在沧州武术谚语中可以窥斑见豹。
一、意境深远:沧州武术审美的民族风格
中华武术被称为一种“诗意的技击术”,与西方拳击术相比,它更具艺术气质与审美魅力。不同于西方拳击“更快、更高、更强”的外在化超越,中华武术重内蕴,尚风神,强调内在的精神及伦理追求,讲究通过习武者的修炼而获得超越性的生命体验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万物的体悟,其最高境界是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往往指艺术领域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有限之艺术情景拓展出的生生不息的无限审美之境。沧州武术秉承了中华武术的文化精髓,追求由技入道,法无定法,意兴挥洒,自有形至于无形,以有限而为无限的脱化神明之境。沧州武术可观可悟,意境深远,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的审美特征。
1、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沧州武术举手投足均有哲理,一招一式深富内涵,中国哲学无论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者爱人”,还是阴阳五行之说,都指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大和谐。《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人本是合一的。武术与自然有深刻的渊源,沧州武术处处皆见师法自然的仿生特征??八极拳谚云:“虎一样威猛,熊一样镇定”;太祖拳谚云:“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似游龙,动如闪电”;六合拳谚云:“动如游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似天鹤”。风雨雷电之自然变化,鸟兽鱼虫之生存技能,化其神,用其灵,都成为沧州武术中的奇能绝技,于是武来无不鸢飞鱼跃,虎虎生威,充满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沧州武术演练极讲究与环境、季候、时间的协调,习武须面南背北,择山林茂盛,奇观庄严之处,房屋洁净之区,依时“朝练寅,夕练酉”,闻鸡起舞,依季节“春发,夏放,秋收,冬藏”。正是由于与自然的契合,无论田间地头、村落庭院还是街头公园,无论是拂尘剑的“燕子穿林”,还是太祖拳的“金鸡独立”,沧州武者招招式式都体现出“与天地共生,与万物齐一”的神完气足与圆融大气。
2、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沧州武林各派都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武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形是习武者在武术演练过程中眼神、身法、姿式等外部形态以及疾徐、刚柔、虚实变化的节奏韵律;神是指习武者的技击理念与精神、意志,“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随”,武术的神韵就在于神形合一中所体现出的无坚不摧的功力与英勇威武的精神气势。比如太极拳,不同于外家拳的“以力制力,以快制慢”,其技击原则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所以它的动作从容舒缓,呈太极双鱼图螺旋圆的运动轨迹,缠绕回环,粘连相随,不丢不顶,以退为进,体现出道家“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哲理。
沧州众多拳种都体现出虚实相生,刚柔相济的审美风韵。遵循阴阳辩证统一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技击中讲究动静攻守,收放进退的智慧,套路中讲究吞吐开合,快慢起落的节奏,演练中往往貌似柔弱却力发千钧,静若处子却有雷霆之迅,从容舒展与急切凌厉相随,刚健强悍与轻柔优美相间。如沧州功力拳,内练气功、外练劲力,讲究“气存于底,劲行于外”,绵长之力拧贴粘钻,以柔克刚,爆发之力撑冲砸闯,气势如虹,俊逸处风飘雪舞,厚重处虎啸龙吟,舒展而浑厚,形美而力强,达成了力与美的统一而独具韵味。
3、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沧州武术之美,不仅美在闪展腾挪的姿态,出神入化的技法,更美在潇洒磊落的风神,义薄云天的气骨与精神。内修修气,气修凭德,“练武先修德”是沧州武术诸门派的共同修为。沧州八极门有“要学把式先学老实”的武谚,六合门有“十不传”的门规,“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沧州所有武人都把武德看成是习武的根基。千百年来,沧州武林豪杰惩恶扬善,保家卫国,行侠仗义,英名远扬。从“铁壮士”丁发祥、“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大侠霍元甲等众多英杰力挫外国大力士,扬国威振民心,到张之江等人创武馆,倡导国术,强种救国,从“大刀王五”王正谊参与戊戌变法,舍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