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北京最后一个古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即将消失北京最后一个古镇

即将消失北京最后一个古镇   随着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改造2010年启动,长辛店――北京最后一个棚户区2011年将启动改造拆迁。我在长辛店长大,在那里上山下乡过,对长辛店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们之所以称长辛店为古镇,是因这里曾是当时北京城去西南九省的九省御路。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距离北京城西南最近的古驿站,从那时留存的御制碑文记载中得知:“周道如抵,其直如矢,是以达天下。……天下十八省所以朝觐、谒选、计偕、工贾来者,莫不遵路于兹。”说明长辛店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的官府驿站处,明清以来,更是官差、行商各色人等往来络绎不绝的通路。这条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老街,当时,街上商贾旅客云集,店铺酒肆林立,无论打店歇脚的商客,还是进京赶考的儒生,或是穷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杂其间,人来人往,车马声啸,热闹非凡。      五教俱全   长辛店的交通地位和经济发展使得当时各种文化涌入。首先就宗教而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都在长辛店建立了基地,彼此和平共处,多元共存。佛教的道场以位于长辛店南关的明代古寺崇恩寺(现为北京十中校办厂)为代表。旧时,家遇丧事都要请寺僧前去唱经,奏梵乐以超度亡灵。道教的道场主要有位于大街中心的娘娘宫,传说宫里的送子娘娘颇有灵验,因而香火很盛,每年农历四月,春夏之交,都以娘娘宫为中心,举办为期好几天的庙会。届时京西南一带的商贩和农民都要来赶庙会,庙会期间,附近十里八村的花会,都要一显身手,踩高跷的、扭秧歌的、打太平鼓的、跑旱船的、舞狮子的、耍中幡的、练少林拳的、撂中国跤的,踩着鼓点,伴着唢呐,欢歌着,吆喝着从南北关涌向娘娘宫,每到一处有名的字号铺面前,都要耍上一番,掌柜的都要给赏钱并拱手相谢。此外街上还有变戏法的、拉洋片的、演皮影的、捏泥人的、吹糖人的,唱买唱卖热闹非凡。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坐落在大寺口,是一组很别致的中式建筑,重檐宝顶,勾连搭带六角班克亭式的大礼拜堂和斗拱飞檐的牌楼式寺门(“文革”中被当成四旧拆除),现在已修复颇具特色。天主教堂(解放后辟为五金工厂)??落在教堂胡同南端,今年正在重建,原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前脸两座剑一样的塔楼直指蓝天,塔楼里曾栖息着上百只鸽子,每天清晨群鸽飞舞,哨声悠悠,煞是好看。可惜的是教堂在“文革”中被削去了塔尖,剃成了“平头”。   此外,还有建于明代的“敕建延祚善庆宫”,俗称“火神庙”,是所有在此地经营烟花爆竹的商贩每年必拜的地方。从民国时起,这里就成了警察驻地。二七烈士牺牲和八路军武工队智取伪警署的故事都发生在这儿。现山门尚存,为砖砌仿木的无梁式建筑。在大街北段,还有坐东朝西的山西会馆,又称老爷庙,供奉着作为晋人骄傲的武圣关羽。门前有牌楼(解放后被拆除),临街有戏楼。当时,每逢年节,镇上的商人们就请戏班在这里唱上几天,也是个热闹的所在。解放前,这里是镇上的商人们聚在一起议论商务的商会。解放后,这里成了镇文化馆和镇政府的所在地。除上述宗教庙堂以外,长辛店有历史记载的还有明代的佑善寺、感恩寺,及后来的望海寺、龙王庙、倒座庙(天王庙)、小老爷庙、西峰寺等。      口文化   长辛店古镇同北京南城特别是原宣武区及广安门地区明清两代的胡同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其中长辛店有众多的胡同,大约有 70 条,到今天基本保持完好,但大多不叫某某胡同,而称之为某某口,或者某某里。叫口的有:车站口、米家口、娘娘宫口、祠堂口、南当铺口、留养局口、火神庙口等等。叫里的有:盛德里、平安里、成合里、育英里、同福里等。叫法不同却都是胡同。拿大寺口来说,一条胡同中,还分出了四条小胡同。这些胡同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有六七十条,长辛店镇应称得上北京胡同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了。如果把小镇画成平面图,会看到整个小镇是由纵横交错的胡同相互勾连和串通起来的,每一条胡同都通向那条五里长街。今天称之为长辛店的口文化。其实长辛店的口文化就是代表北京的胡同文化,因为长辛店与广安门(当时的彰仪门)距离最近,长辛店的口文化是与老北京宣武区的菜市口、珠市口等胡同文化一脉相承的。所以长辛店的口文化就是北京胡同文化在京西南的延续。      老字号众多   据历史记载,到1937年前长辛店镇就有坐商500多家。商业是比较发达的,由此成为京西南的商业重镇,其知名度要比房山县城、良乡甚至丰台都高,周围几十里的市民无论是赶集还是赶庙会都来长辛店镇。据说当时的照相馆就有5家以上。可见其繁荣程度。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宛平???政府临时迁到长辛店老爷庙内,后日寇侵略至此,临时政府沦为日伪政府,民不聊生,所以古镇的百业萧条,已不见往年的繁荣。   历数历史上这条四里多长(俗成五里长)的长辛店大街,两侧有种类繁多的商铺。据我现在不完全统计,长辛店大街两侧还能被人记忆的就有84家之多。北京的前门、大栅栏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