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代帝王名士泰山旅游活动
历代帝王名士泰山旅游活动
[摘 要]泰山是中华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山,它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名士的攀登游览。从远古到近代,人们对泰山的旅游活动一直延绵不绝。本文旨在叙述历代帝王与文人名士在泰山进行的封禅祭祀和旅行游历活动,他们在赋予泰山丰富的人文气息的同时,也为泰山留下了石刻、庙宇等历史古迹,成就了今日泰山旅游的鼎盛发展。
[关键词]泰山旅游;旅游史;名人泰山
旅游活动自古有之,但古代的“旅游”与现代的“旅游”存在很大的差异。谢彦君先生认为“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1]强调了旅游的审美性和休闲性。而古代的旅游只能概括为“旅行游历”之意。与现在的旅游观光相比,古代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广泛,古代旅游活动包括:帝王巡游、士人漫游、官员宦游、商贸旅游、僧道释游、平民旅游等类型。
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名山、圣山,泰山旅游活动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就有先人巡猎泰山,蟠柴祭天的行为,是原始的山神崇拜;到封建社会更是有历代帝王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以彰显其天命正统;文人名士登泰山以明志,抒发情感;僧道到泰山参禅悟道云游;平民百姓到泰山朝拜进香;泰山的旅游活动日益兴盛起来。本文主要探析历代帝王的泰山封禅祭祀和文人名士的泰山旅游活动。
一、帝王的封禅与祭祀
泰山,一直是历代帝王们向往的朝拜之山。据《史记?封禅书》载,秦以前就有七十二位君王到泰山巡狩祭祀,这种仪式被以后帝王逐渐演变成了封禅大典,“以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以泰山下小山上祭地,报地之功,故曰禅。”此即封禅。[2]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皇帝都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典礼。
帝王巡游封禅泰山始于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效法古帝王“受命”举行封禅的做法,率群臣从咸阳出发,跋涉千里巡行登封泰山。始皇“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2]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继位不久即东巡泰山,举行祭祀之礼,并命丞相李斯在秦始皇原刻石上再行刻辞,即《李斯篆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刻之一。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曾八至泰山,六次封禅泰山。汉武帝如此频繁的登封泰山,为泰山留下了众多古迹。如立于泰山极顶玉皇宫门前的无字碑,相传为汉武帝亲手所植的岱庙千年汉柏,以及位于泰安汶水边的汉明堂基址。汉武帝登泰山留下的赞语是:“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他从不同角度赞美了泰山,他的赞语古雅浑朴,毫无雕饰。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三月过泰山,命官员祭泰山、梁父山。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封泰山,禅梁父山。“二月……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3]从臣马第伯撰写《封禅仪记》,虽题为《封禅仪记》但内容多描述景物、风俗,可谓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散文。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二月,章帝东巡至泰山,举行柴祭,并于明堂祭祀。东汉延光三年(124年)二月丙子,安帝东巡至泰山,举行柴祭。
北魏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十一月,太武帝率军南下伐宋,经泰山,行祭礼。魏孝文帝大和四年(公元480年)七月巡行泰山。隋开皇十五年(595年)正月,隋文帝东巡至泰山,柴燎祭天。
唐朝时期,高宗李治同皇后武则天于麟德三年(666年)举行封禅泰山,唐高宗与武则天从洛阳出发,率文武百官,亲赴泰山封禅,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举行过封禅大典的女性。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七日抵达泰山,举行封禅,玄宗从泰山南麓登封泰山,在岱顶筑坛举行封禅大典,并亲笔撰书记述这次封禅经过,即《纪泰山铭》,镌刻在泰山之顶的峰峦绝壁上,即今岱顶大观峰上的唐摩崖刻石,摩崖书法遒劲婉润,庄严雄厚,在阳光下金光闪烁,蔚为壮观。
最后一位举行过泰山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他于大中祥符元年十月登封泰山,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并且建造了昭真祠、岱庙、天书观三座庙宇。并且留下了回马岭、御帐坪等地名。
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明成祖东巡,驻东平,望祭泰山。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世宗为求子东巡,祭泰山。清朝康熙和乾隆也都亲临泰山,为了不伤民力财力也没有举行封禅仪式,而是巡游致祭。康熙帝曾三次登临泰山,并两次登上了岱顶,拜祭泰山神。乾隆帝十次巡幸泰山,六次登临。并且留下了许多赞美泰山的诗词,据记载,乾隆登岱所赋泰山风景的诗章,共有170余首。
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为了彰显大一统和应天受命,并且都对自己的王位进行了一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