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支撑点
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支撑点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她如璀璨的珍珠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读她,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她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正所谓“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但是,在实际的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却在不经意中显得有些“专权”、“霸道”,常常把自己所品读的感受,所体会的结论“填鸭”似的生硬地塞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无奈地一味拿来,囫囵吞枣,甚至断章取义,扭曲本意。对诗词中微妙的传情达意无法真正领悟。因此,学生也就一次次地错过了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的机会,诗词的教学也显得肤浅而粗糙。
《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长河中游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古典诗词的鉴赏教学的支撑点在于感悟意境。意境是生活、景物与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讲授古典诗词作品时要引领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去感悟作者的心境。
一、追根溯源,领悟意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词的创作往往是作者生活的缩影,表达情怀的平台,内心世界的写照。所以,解读、赏析古典诗词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起先,大部分同学都只能读出作者郁闷的心情,却无法读懂作者那种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诗词的主旨。我向学生介绍:才女李清照早年生活非常幸福,还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她收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金兵入据中原后,却让她尝尽颠沛流离之苦,志趣相投的丈夫的病逝对她更是雪上加霜。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交织,让她痛不欲生。心情抑郁的她在避战祸逃难到金华的第二年春创作了这首词。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女为悦己者容’??为什么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呢?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心境呢?”这时,陈木生同学深有感触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她本更应该注意仪容仪表,而如今,国破家亡的遭遇迫使她‘倦梳头’,可以看出满怀愁绪的她对生活已经心灰意懒。”
可见,“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前提,对作者生平的了解,它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意境。因为,古典诗词作品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诚流露,是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体会,它集中了现实中的精髓。所以,追根溯源才能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意境。
二、创设意境,披文入情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景由心生,情融于景,景物经过情感的过滤,滤去了芜杂,留下的是点点真情,而作者的情感也往往渗透、隐含在意象中,就像糖溶解在水中,香气扩散在空气中一样。所以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只有附着景物,才有依托。但由于学生的阅历较浅,知识面较狭窄,对于诗词的理解有一定的极限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感悟作者的心境。例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曲中写景的词语,很快,学生找出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我把它板书在黑板的右上角,并请班里的“小画家”――陈礼锐同学,根据提供的景物来进行速写。
接着,我再请黄核锐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的意境。略加思索,黄核锐同学说:“秋天的黄昏令人心旷神怡,漫步在蜿蜒的古道上,听得见流水潺潺,看得见白云转瞬,画不出的经纬,圈不动的漩涡,诉不尽的家乡山水,她带着瑰丽神秘的色彩嵌在我的脑海中,你瞧,老马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着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让人不禁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很明显,黄核锐同学所描绘的意境与词中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是大相径庭的,但“打铁趁火热”,我追问道:“假设这是一位背井离乡,飘零他乡的游子,他又将是怎样的心境呢?”
很自然,学生很快就勾勒出一幅凄切动人的图画。像摄像机一样,学生既能捕捉到秋景风光,还能深入到作者内心细腻的情愫。当学生披文入情时,有限的文字便隐含着绵长的情思和无穷的张力。
三、理解句读,援疑质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是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民殷勤待客的真挚感情的句子。诗中无一字直接言情,但又无一字不在情上。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断章取义,扭曲本意,把“腊酒”误解为“腊肉和酒”;“留客”误解为“作客”;“豚”误解为“海豚”。所以,对作者所表达的道理不甚理解,所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更谈何品读作品,把握诗词意境。因此教师在古典诗词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