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学意象感性特质
论文学意象感性特质
摘 要:美学的创始人鲍姆嘉通提出了“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从他以后的美学研究的巨匠康德可以看到鲍姆嘉通的伟大。美学的集大成者康德正是从鲍姆嘉通提出的感性学的基础上找到了美学的研究角度,以使其不同于人类理性史上的理性的和逻辑的科学。文本将以具体的文学意象为实例,结合个人的体验,从感性学的逻辑方式来阐述文学意象的感性美。同时,将试图找出实现这种审美可能的心理机能。或许与康德提出的先天的审美心理机能有着一定范围的契合之处。
关键词:文学意象 感性 心理机能 韵外美
文学意象可谓浩如烟海、千姿百态、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是,无论她们如何丰富多彩,如何差之毫厘、异以千里,她们在本质上或特质上有一个共同的呈现形式,和一个相同的心理机制。那就是以感性美的形式呈现在人的感官中,以感性认识论的思维科学出现在人的心理机能。
一、欲露故藏的韵外特质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学意象的审美意境如果非常直白,无含蓄婉转之美,那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审美意境。中国文学素有欲露故藏、含蓄婉转的韵外美传统。
文学意象要达到这种欲露故藏的韵外审美意境,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修辞的运用上下功夫。主要有双关、隐喻、借代,顶真、比兴、象征等。这些属于基本层次的韵外美途径,这里略去不表。
第二种途径就是侧面描写。文学写意的韵外特质无不通过侧面描写的办法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穷。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髻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这里不直接去刻画罗敷的美丽,只将旁观者的倾倒之态刻画出来,这样罗敷的美丽就不是呆板的容貌,而是与旁观者融铸为“韵外之致”的韵外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感。
这种欲露故藏的韵外特质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感,与审美主体的心理距离是分不开的。历史与实践证明,人们审美的心理特点与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熟视无睹,远是香、近是臭,正是对审美心理距离的???象描述。瑞士美学家布洛说:“美,最广义的审美价值,没有距离所间隔就不可能成立。”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按什克洛夫斯基的说法,就是艺术使那些已变得惯常的或无意识的东西陌生化。这其实是在增加人与物的心理距离的另一说法。
二、似是而非的想象特质
意大利画家达#8226;芬奇的《蒙娜#8226;丽莎》之所以魅力无穷、风靡世界、流传千古、经久不衰,与画面人物蒙娜#8226;丽莎的微笑是分不开的。蒙娜#8226;丽莎的微笑到底表达什么含义呢?培根说:“大为惊叹者,蒙娜#8226;丽莎的嘴角以及眼神所含的表情与意义,使人永不了解,只留下不可思议的迷惑。”也许,蒙娜#8226;丽莎的魅力可以从蒙娜#8226;丽莎似是而非,给人想象余地的微笑中找到答案。我国美学家王朝闻似乎一语道破天机:“既要观众懂又不必叫观众全懂。观众完全不懂,难免造成与角色的隔阂,完全懂了,戏剧的魅力就漏了。”直白地说,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艺术意境不可能是明白晓畅的,它应介乎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处在似是而非的境界,给审美主体留下想象空间。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这首词创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审美境界。表达了词人做了亡国奴后的悲痛及对故土的怀念。如果仅如此,也许并不会留给人们那么强烈的冲击力。我们仿佛看到李煜,站在秋月如钩、凄清幽冷的西楼,内心对故国的花草、人事的思念正在翻江倒海。可是,又怎么样呢,从回味中回到现实,自己是一个被人深锁在孤寂小院的亡国君主。过去的欢乐与今天的苦痛,过去的荣耀与今天的屈辱,对比鲜明。那愁,那恨是可言传的吗?是可说清的吗?是可用对故土的思念和亡国的悲痛来概括的吗?原来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审美意境使文学意象韵味无穷。这种似是而非的审美意境更难能可贵的是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和余地,能使人触景伤情。不同的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人生,在读这首词时眼前的审美意境是不尽相同的。从而最终完成文学意象表现在意境上的似是而非的想象美。李煜的《浪淘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首词似是而非的想象特质更是彰显无遗。总之,正是文学意象表现在意境上的这种丰富性、多彩性、不定性,才使得文学的魅力无穷,就像蒙娜#8226;丽莎的微笑一样。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虽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