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传播中中国传统文化心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舆论传播中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网络舆论传播中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加多宝集团向四川灾区捐款1亿元后,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王老吉消费热。不过,在消费者和网友为王老吉叫好的同时,却伴随着一场网络营销行动。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王老吉请了一大批网络推手在推波助澜地进行市场营销(见2008年6月15日《华西都市报》)。这样,王老吉捐款就染上了商业利益色彩,捐款就成了事件传播的手段,也就有了忽悠公众真挚感情的嫌疑。之后,没想到绝大多数网友依然力挺王老吉。“一个亿啊,谁若不服就捐两亿啊!”“就算它是营销手段,我也要力挺,至少它给灾区人民捐了l亿元”……在数以万计的评论中,类似的声音呈“一边倒”之势。作为媒介事件,王老吉捐款在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诸多媒体上引发了舆论潮。如果我们从网友对王老吉的态度中得出现在的网友看问题理性、客观、宽容的结论的话,万科的老总王石绝对不会赞同,因为不管他追加1亿元的捐款也好,道歉也罢,网友对他仍是不依不饶,讨伐、斥骂、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为什么网络舆论对王老吉、万科的态度迥然不同呢?从中可以折射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它反映了“重义轻利”的传统文化心理,大家有意或无意地把“义”作为衡量一切行为的价值尺度。如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孟子的“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②、《礼记?乐记》的“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董仲舒的“正其谊(义)而不谋其利”③以及宋代儒家的一些说法,都体现了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无论是力挺王老吉还是贬斥王石,网友们都不约而同地以“义”作为评价双方行为的标准,“有义”者则挺之,“趋利”者则贬之。甚至,在王石道歉及捐款1亿元之后也无法抹去因“无义”而留在网友们心中的“恶劣烙印”,仍然是一片斥责和怀疑之声。然而,儒家伦理虽然非常关注人际间的秩序、规范以及社会责任感,强调人们在其所处的人生坐标上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但并不排斥赚钱、发财。孔子奔走于列国之间就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办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学以致用”、“经世济??”的。试想,要“博施济众”,没有充裕的物质基础能行得通吗?所以孔子也与常人一样,希望升官发财,但他高于常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将自己的物质追求置于伦理道德之下,将经济与伦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原则,让个人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将人生的精神理想价值置于物质价值之上。   而司马迁不仅批判地吸收了儒家对义利观的理解,而且超越了儒家的义利观,明确地提出利是义的基础。他认为利是义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利”去谈所谓的“义”,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司马迁的观念中,有德与贫困不应该画等号,他讨厌那种“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④的伪君子,一个君子如果“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嘴里却还在叫嚷“君子固穷”,那么这样的人不但不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反而应该感到羞耻。司马迁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指出物质财富在生活中占第一位,道德教育应该从属于物质,仁义道德不能建筑在空中楼阁之上,它必须深深地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富裕本身不是罪恶,不干净的是某些人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的种种阴谋与巧取豪夺。如果追求财富时能“取之有道”,即得财富之后能“乐而好施”、“富而好行其德”,这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吗?   由此可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和利并不一定是敌对的,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褒与贬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把两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能够全面继承和领悟传统文化,至少网友对这一事件的褒贬会更加理性温和。   其次,它还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文化心理。司马迁说“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⑤。因此,他在《史记》中歌颂了一系列乐善好施,富而行仁义于天下的杰出人士。范蠡在齐国经商,家产积累到数千万以后,他就将财产全部分给知友乡党,天下称之为“陶朱公”,后世夸赞谁富裕时也常常说“富比陶朱公”。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相对而言是比较现实的,他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至于班固批评他:“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他一方面能客观正视这个现实的社会,但另一方面,我们从他讴歌的这些商人可以看出,在他内心深处,他礼赞的是有仁有义、品格高尚的商人,这种心理具有一种民族共性,并被传承下来。在常态下,人们认可商人与谋利等同,甚至偏激地认为“无奸不商”,但在非常时期,特别是国难当头时,人们不自觉地就会给商人加上诸多的道德期盼,希望他们能为天下做表率,能发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国分忧,“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是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商业文化和大众心理。   万科作为建筑行业的龙头老大,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企业的慈善责任,还要树立起行业领袖的道德榜样。常态下的慈善是一种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