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边塞词历史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仲淹边塞词历史地位

范仲淹边塞词历史地位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仁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的词,现存比较可靠的只有五六首,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对北宋初期“浮糜”“艳丽”的形式主义词风有所突破,具有开创意义,对后来的豪放派词人颇有影响。历来的学者对于范仲淹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政治上的功过是非,而文学上又偏重于诗文方面,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掌握文学发展线索和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以及准确评价范仲淹的历史成就,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局限。本文根据对范仲淹词作的研究和理解,试图对范仲淹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   范仲淹现存的五首词中,有的是继承花间派的婉约词,但与花间派又不完全相同。   词在民间兴起后,题材本是多方面的,反映社会生活也比较广阔,这正如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集序》中所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①这足以说明唐代词刚兴起时题材的广泛性,风格也具有多样性,在艺术上也有许多创见,其中不乏慷慨雄壮的作品,如【定风波】“攻书学剑能几何”,②【望江南】:“边塞苦,圣上合闻声。背蕃归汉经数岁。常闻大国作长城。金榜有嘉名。”③另外就是一些“言情及花柳者”,其风格也和花间词大不相同,显得平易、朴素、情真、清新,如【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④这个新兴的文学样式被文人掌握以后,把题材搞得越来越窄,形式也越来越僵,但文人词当中还有一些如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等,声调还是很雄壮的,在中唐的文人词中,还可以看到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⑤戴叔伦的【转应词】:“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⑥等等。这些少数的文人词,尚保留朴素豪健的风格。而到了晚唐的温庭筠、韦庄等人,由于社会原因,政治腐败,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生活糜烂,而视词为艳科,走上了浮艳的歧路,形成“花间”词派,如温飞卿的【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⑦【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⑧“梳洗罢,独倚望江楼”,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⑩   韦庄的【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11)   这些词只讲求形式上的华美,内容空乏,有的只是一些无聊的色情描写。五代的冯延巳(如【治令】【采桑子】),李后主前期的词也是如此,后来李后主能把家破之痛,亡国之恨写入词中,多少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但并没有完全摆脱“花间”“樽前”的窠臼。   北宋初期,词风基本上是晚唐五代婉约词的继续。整个词坛绮糜柔丽,形式主义盛行,多写艳情和士大夫贵族的闲情逸致。这种状况和北宋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此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如张子野,作品如【醉垂鞭】:“双蝶绣罗裙,”【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等。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还有欧阳修、柳永等人。范仲淹的词,因受时代风尚的影响,有的也是写离愁别恨的,大体上讲,也属于婉约词,具有代表性的是【苏幕遮】和【御街行】。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2)   这是一首深秋望远怀人之作。【御街行】同样也是秋日怀人之作: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3)   这两首词,和上面提到的温、韦、冯延巳、晏殊等人相比,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花间词的束缚,可是他开始从妇女形象美、服饰美的描绘,转向细致深刻的内心刻画,又把代言体进而改变为个人抒情之作,写景也由狭小的室内扩展到辽阔的原野,情词真切,不侧艳,不轻浮,骨力遒劲,婉约之中见豪放,含有一些阳刚的成分,很有新意,气象在“花间”之外,有它的独创性,词中所表述的多思离愁之苦,望远怀人之情,都字字珠玉,表现了作者过人的才华,写离情缠绵细密“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辞虽华美而不淫艳”(刘大杰)一字一句都是真情的流露,“不以世人头中气重”(左麾词话),这和写艳情的温、韦,写富贵气的晏殊,写士大夫闲适情调的欧阳修是大不相同的,对后世影响很大。“碧云天,黄叶地”(苏幕遮)两句,后来直接为《西厢记》长亭送别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所采用;【御街行】中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