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济先生几件小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黄济先生几件小事

记黄济先生几件小事   黄济先生是我的恩师!我是先生1994届硕士生和1997届的博士生,毕业后接过先生手中的教鞭,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年7月20日是先生的90寿诞,我特地记叙几件20多年来先生关心、鼓励和指导我成长的小事情,以期向读者说明先生的朴素、慈爱、热忱、正直、谦逊、勤奋、博学、睿智等等美好品格,并衷心祝贺他老人家的90华诞!   初识先生的名字当是在1989年秋季学期。那时我还在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刘楚明老师给我们开了一门基础理论课,课的名称就是“教育哲学”,使用的教材即是先生撰写的《教育哲学》。教材并不很厚,内容通俗易懂,文字朴实无华,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那时并不知道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重建教育哲学学科以来的第一本教材,也不知道先生在教育学界的资历和地位,只是喜欢阅读先生的文字,品味其中的思想,体味先生真挚的教育情怀。课余,我还阅读了???一时期先生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进一步理解先生的教育哲学观。可以说,先生的《教育哲学》教材和相关研究无论是从观念方面还是从思维品格方面都给了我最早的教育哲学启蒙,奠定了我对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解,引发了我对教育哲学学科的研究兴趣。   1991年3月底,我正在安徽省歙县师范学校实习,接到系里教学秘书的电话,说是我的考研成绩出来了,总分还不错,要我准备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参加面试。一个多月后,我来北京师范大学参加面试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先生。那时的先生尽管已经70高龄,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人如其文,先生衣着朴素,问起问题来也是关爱有加,完全没有大教授盛气凌人的架式。面试中,先生不仅询问了我的报考动机、未来学习打算,还问了我的家庭情况。印象特别深的是,当先生了解到我家庭的经济困难时,还对系里要我们这些外地学生千里迢迢参加面试颇有微词。有意思的是,第一次与先生见面,他浓重的胶东即墨口音我竟然全能听懂,没有一丝困难。后来,每当有人告诉我说先生的口音重,有些话不好懂时,我就暗自得意,相信自己与先生有缘!   在北京师范大学随先生念硕士的第一年,初冬的第一场雪下得很大。早晨6点多钟,我和同学们都还裹着被子在睡梦中,突然有人敲我们宿舍的门,敲门声在寂静的早晨显得特别响。睡在门口铺上的同学显然很不耐烦:“谁呀!这么早敲门,敲什么敲!!!”只听门外有人答言:“我是黄济,请问石中英同志是住这里吗?”声音不大,加上大家都睡得迷迷糊糊的,没有听清楚,也没有人赶快起来开门。门外的人又重复了一遍:“我是黄济,请问石中英同志是住这里吗?”这一下我们全听清楚了,门口的同学赶紧起身开门,我也赶紧跳下床。先生进来后并未多言,问明我的床铺后就走到我的铺前,边摸我的褥子边说:“北京下雪了,很冷,不知道你们南方来的同学习惯不习惯。褥子薄,冷不冷?要不去我家拿床厚的褥子来!”站在先生身边,看着先生摸我床上的褥子,望着先生肩上尚未消融的雪花,我的心头流过一阵暖流,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1994年春天,我硕士快毕业了,向先生表达了想继续跟随他攻读博士学位的愿望,先生愉快地答应了,并嘱咐我好好复习。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在那之前,先生就已经为我争取过机会。也就在那个春天,我的女朋友要从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面临着考研和找工作的压力,我没有向先生请假,就跑回去一周办理一些事情。回来后见到先生,先生有些不高兴。我向先生承认了错误,也解释了原委。先生了解情况后,不仅没有责备我,转而问我需不需要帮忙。后来,也正是在先生的热忱帮助下,我的女朋友才从外地分配到北京。1995年秋,我们结婚了,去给先生和师母送喜糖,先生和师母特地在家里为我们夫妇摆了一桌家宴。席间,先生教了我们许多做人持家的道理,并为我们深情唱起了一首名叫sweet home的歌。歌词的大意是:凝望天边的月亮/好像看见我的母亲/把爱儿思念/她正站在茅屋门前/凝望着月亮/那家门前的鲜花/我再也看不见/home home/sweet sweet home/我走遍海角天涯/总想念我的家/离开家乡的流浪人/一切都不会同我心/只要让我能回到/我简陋的家园/那些听我召唤的小鸟/快飞回我眼前/让我重温平静的生活/比一切都香甜/home home/sweet sweet home。直到今天,一忆那个场景,我的耳畔还能回响起先生那深情的演唱,心中还能感受到先生所要表达的无限祝福!   1997年9月,我博士毕业留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重视教学,把书教好,站稳讲台;要重视学术研究,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地做学问。先生送了我和爱人一幅墨宝,是我少年时代就熟悉的叶剑英元帅的《攻关诗》:“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一直将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悬挂在我的书房中,时时勉励自己。在跟随先生学习的过程中,先生时常和我们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