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底自由是最大幸福”
“精神底自由是最大幸福”
梁宗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与罗曼·罗兰有很深亲缘关系的诗人之一。在梁宗岱西学渊源的梳理-中,当下学界对梁宗岱与保尔·瓦雷里关注较多,而他与罗曼·罗兰关系的研究十分缺乏,罗曼·罗兰对梁宗岱的影响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殊不知,在梁宗岱的西学源流中,罗曼·罗兰是必不可缺的重要人物。“精神自由”的诗性品格的内在契合让两人一拍即合,成为忘年之交。罗曼·罗兰的“精神自由”理念对梁宗岱的精神和道德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法文学与文化交流史上,两人的这段忘年之好的异国情缘是颇为珍贵的一页。
[关键词]梁宗岱;罗曼·罗兰;精神自由;宇宙意识
[中图分类号]IO-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7-0091-05
周颖(1977-),女,五邑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广东江门 529020)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育苗项目“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梁宗岱研究”(粤财教[2009]400号)、江门市社科规划项目“江门中国著名文学家研究”(项目编号:2008A01)的阶段性成果。
梁宗岱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诗人、诗学理论家、翻译家。尽管他曾为中国新诗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却“人为地被中国的诗坛和翻译界遗忘了”。梁宗岱的作品曾一度被长期尘封,直至20世纪80年代,梁宗岱等相当一批在近现代文学史上被放逐、深埋的“幽灵”才得以重见天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梁宗岱的研究日趋活跃,其诗论研究是近些年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诗论研究占去了其整体研究的六成之多。梁宗岱一生留欧七年(1924-1931),通晓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西方文化与诗学精神对其影响不言而喻。因此,为了完善和拓深梁宗岱的本体研究,对其西学渊源的梳理是必要的。梁宗岱与法国象征主义大师保尔·瓦雷里的学脉渊源,学界研究成果较多。殊不知,在梁宗岱的西学源流中,除了瓦雷里,还有另一个颇为重要的人物——罗曼·罗兰。以梁宗岱自己的话为证:“影响我最深澈最完全,使我亲炙他们后判若两人的,却是两个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几乎等于两极的作家:一个是保罗·??乐希(现译保尔·瓦雷里),一个是罗曼·罗兰……在精神或道德方面,罗曼·罗兰也给我同样不可磨灭的影响。”由此可见,保尔·瓦雷里与罗曼·罗兰构成了梁宗岱西学源流不可或缺的两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人,对梁宗岱西学渊源的探讨都是不全面的。如果说瓦雷里之于梁宗岱的影响主要是艺术形式和创作技法上的,那么,罗曼·罗兰之于梁宗岱的影响则主要是精神和道德层面的。但到目前为止,罗曼·罗兰对梁宗岱的影响并未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梁宗岱与罗曼·罗兰的关系研究很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各种文献和史实的稽考,认真梳理和探究两人的往来史实和创作实践,以求对梁宗岱的西学渊源有个更为客观、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一、忘年之好的异国情缘:相遇相知
梁宗岱与罗曼·罗兰结缘是从《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始的。1921年,18岁的梁宗岱在岭南大学附中读书的时候和两位朋友(司徒乔和草野心平)第一次读到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英译本。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汉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汉译本第一次面见国人是在1926年1月,《小说月报》617卷l号刊出了由敬隐渔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由此可见,梁宗岱算是中国较早接受《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那一批人。从此,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扎根在梁宗岱的心灵深处。主人公幻想和上帝对话的一段文字,他记得尤为深刻:“去死吧,你们应该死的!去受苦吧,你们应该受苦的。一个人并非为快乐而活着。他活着是为了完成我的律法。受苦。死。但做你该做的:——一个‘人’。”梁宗岱谈到他和友人读到这一段时,“我们的声音不约而同低下来,仿佛在倾听着上帝同样的声音:‘受苦’。死。但做你该做的:——一个‘人’。”《约翰·克利斯朵夫》表现的敢于直面苦难,与现实抗争,追求自由的强大个性,赋予了少年时期的梁宗岱一种人生动力。“做一个人,一个顶天立地——无依傍的好汉,一个‘要由毕生超人的奋斗和努力去征服他的痛苦,完成他的工作的人’。”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梁宗岱的座右铭。1936年,为纪念罗曼·罗兰70寿诞,梁宗岱写了《忆罗曼·罗兰》,道出了自己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迷醉和敬慕——“你底忧伤与创痛已在其中找着了深沉的抚慰,而尤其是,当你经不起生活波涛底颠簸快要倒下的时候,在其中找着了一种不撒谎的鼓舞与激励,使你热血重新沸腾,生命之火重新勃发”。他认为这部作品是“从内心建造出来”、“印着作者底健康的灵性,浩荡的意志、博大的同情,和庄严的正直”。
较之于罗曼·罗兰,梁宗岱的人生命运更加多舛和曲折,1924年秋,梁宗岱开始了欧洲求学之旅。1927年至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