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德尔马契》“善”与“美”
《米德尔马契》“善”与“美”
摘 要: 论文以乔治·爱略特的晚期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为范本,分析这位善于哲学思考和心理分析的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蕴涵的道德伦理内涵,指出其对责任、同情等“善”的伦理观念的认同,以及她在作品中通过对多萝西娅、利德盖特、布尔斯托德夫妇等人物的塑造所呈现出的对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思想的颂扬与反叛。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米德尔马契》 伦理道德观
漫步于英国小说的历史长廊,人们不免为众多大文豪所倾倒,他们要么以不胜枚举的传世之作而蜚声国际文坛,要么以屈指可数但却以极富创新意识的经典名品而千古留名。英国作家乔治·爱略特明显是属于后者的:这位原名玛丽安·伊万斯的女作家仅仅凭借7部长篇小说便与狄更斯、萨克雷这样的多产作家共同跻身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大师之列,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爱略特的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而且被广大知名作家和批评家所推崇。英国的劳伦斯、美国的亨利·詹姆斯和法国的普鲁斯特都承认受过爱略特的影响,从她的作品中获得过启发。[1]英国的弗尼亚·伍尔夫称其为“女性中的骄傲和典范”,认为其作品是少有的“为成年人所写的英国小说”。[2]英国著名批评家利维斯也称赞其作品具有托尔斯泰式的思想深度、蕴涵着“强烈的对人性的道德关怀”[3],而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则更是盛赞她是可以在小说中“将美学与道德价值熔于一炉”的作家之典范[4]。
然而,这位女性作家在我国学者的视野中却一度受到冷遇,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爱略特几部长篇小说的译本相继问世,国内才逐步兴起对她的深入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爱略特的更多作品译本的推出以及文学批评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有关其作品的论著,我国的爱略特研究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繁荣景象。在层出不穷的研究中,用来解读作品的批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原型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叙事学理论、文化研究理论等纷纷成为学者在剖析和评价文本价值与意义时的首选。不过,在这些累累硕果中,大量的研究都是围绕《织工马南》、《弗洛斯河上??磨坊》等前期的作品所做出的批评与分析,学者们对于爱略特的后期作品的解读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因而,本文的研究着眼于《米德尔马契》这部爱略特小说创作鼎盛时期的成熟之作,以伦理学思想为视角分析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如何将“善”与“美”融为一体。
一
若要在文学作品中探寻维多利亚时代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善恶与美丑的较量,以及在这些鲜活的描摹中所蕴涵的对人性和道德的真挚呼唤、对伦理的无限关怀,爱略特的小说可谓是不二之选。从她的成名作《亚当·比德》中的亚当,到《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玛姬,再到《织工马南》中的马南,宽容、忍耐、无私和责任心无不得到多个层面的展现。这些命运多舛的人物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地感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是由于他们身上散发着“善”的光芒。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文学便开始了承载所处时代之伦理道德的传统,爱略特的作品也不例外,但可贵的是读者在《米德尔马契》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道德传统的颂扬,更可以感受到她对这一时期道德传统的蔑视与反叛。
二
责任历来被视为英国维多利亚社会的核心观念,从女王到首相,从文人墨客到平头百姓,他们的口中笔端都不乏责任二字。然而在大多数作家笔下责任往往囿于家庭这样的小圈子,而很少涉及社会这样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透过乔治?爱略特所虚构出的米德尔马契市,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人物在各自的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更有着他们在大的社会环境下所肩负起的责任,甚至是作家所应担当的责任。由此,爱略特为读者构建起一个“跨越时空的界限”,“一个由艺术幻想构建的新的时空结构”,通过作家对作品的创作以及读者的阅读,作品成为双方“共同完成的艺术创作”。[5]
在小说女主人公多萝西娅?布鲁克身上,读者不难发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婚前的多萝西娅将婚姻视为一项新的责任的开始,希望在婚后对丈夫卡苏朋寄予关怀与照顾的同时,还能助其完成他那高谈阔论中的鸿篇巨制。然而,当婚后的现实令多萝西娅认识到了丈夫的虚伪面目时,她却仍守候在其身边以完成自己的责任,直到丈夫去世后才摆脱了这段婚姻带给她的桎梏。在她选择放弃继承卡苏朋的遗产而与其侄子威尔步入另一段婚姻后,她依然将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视为其家庭责任的重要部分。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人物赫莉欧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布尔斯特罗德的罪行时,没有与丈夫离婚,而是选择留在丈夫的身边为他分担忧虑。在她看来,与危难中的丈夫共渡难关正是她的责任所在。两位人物为读者展现的是不同年龄段的英国女性对家庭的责任观,其共同点正在于将家庭的需要置于首位,这也正是作者所认同的家庭责任观。
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在男性人物身上同样可以找到。在男主人公利德盖特面临破产的危难之时,摆在他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