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沪港双城 养老不仅仅是钱问题
沪港双城 养老不仅仅是钱问题
作为率先老龄化的内地城市,上海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新增老龄人口八成以上是独生子女父母,急剧推高家庭养老的成本。养老金“双轨制”迟迟未能改革;服务和管理的创新,如果从商业立场出发,也难以取得实效。
相比之下,香港在社区安老服务方面有成熟经验,较少“嫌贫爱富”,退休养老保障比较公平,“长者公屋”、“一线通平安钟”等创新,体现社会对养老需求的认知和响应达到较高水平。
上海:困境中自求多福
上海的老龄化有其历史原因。政府在无奈之下,通过外来人口综合保险等补贴高额退休人员医保花费,勉强维持了当前社保收支平衡。但老年人群如果不是养老金“双轨制”的受益者,在享受社区服务、机构养老等方面还是需要自求多福,既要努力开源节流,还要防止受骗上当,方能安度晚年。
在内地率先老龄化
上海的老龄化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L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曾经是传统中国家庭最基本的准则。遗憾的是,在眼下的上海社区,却到处都是“不知兄弟姐妹为何物”的年轻人,以及“老无所依”的长者。“一对夫妻只生一个”的计生政策之下,每个家庭平均少养一个孩子,使得上海成了内地率先老龄化的城市。
统计显示,2011年上海市户籍人口预期寿命为82.51岁。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419.3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人,相当于每三名劳动力要供养一名老人。到“十二五”末,户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达70万,而60~80岁的“低龄老人”则逾360万。失能、失智老人也将大幅增加,“老无所依”的社会危机来势迅猛。
“老无所依”具体表现在哪里?
L :与GDP相比,养老状况是太阳的黑洞。“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么一个底线似乎也不易守住。据统计,从2013年起,上海市新增老龄人口中80%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传统的“养儿防老”基础被毁坏,加之当前在上海能够三代同堂的房子一般都在三五百万元,这使得如何照顾分离居住的老人成为普遍的难题。
社会道德水准滑坡之下,对“老无所依”的种种担忧,严重损害了上海人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打开本地电视频道,黄金时间播放着各种法庭调解节目,内容无外乎抢房子争遗产,老人像块抹布被丢来丢去;体面些的人家,子女往往在海外生活,衍生出新版本的“老无所依”。上海老人想善终,从医保到养老金、社区化养老,需要在各方帮助下,颤颤巍巍地跨越一道道急流险滩。
医保与护理体系
上海老人的医保待遇水平如何?
L :上海老龄人口高龄化发展和老龄独生子女父母的增加,对医疗保障和老年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对而言,上海老人享受的医保服务还算不错。“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的上海医保改革,先后把城镇从业人员、近200万沪郊农民、330万外来务工者纳入其中。2008年1月,上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实施,覆盖1350万户籍市民。本地市民去做几万十几万元的手术,一般只需支付一到两成费用,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福利。
上海医保刷卡曾经连续达到每日140万笔的天量。退休人员平均医保花费是在职人员的三倍。由于频频刷卡,医保账户就会收不抵支。上海的办法是通过给处于青壮年的外来人口办理综合保险,用他们的缴费补贴本地人口。
上海的老年护理条件怎么样?
L :上海有比较完整的老年护理管理体系。按照《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基本标准》,一级护理收费为每月1700元,二级护理为1400元,三级为1200元,其中都有400元是固定用于伙食费的,伙食费上盈亏都不允许超过5%。与其他城市相似的是,“城区公办的住不进,城里民办的住不起,郊区民办的不愿去。”上海市区两级公办养老机构30家左右,只占全市养老机构的5%。民办机构不容易拿到补贴,很多长期亏损,勉为其难。
能够享受怎样的老年护理服务,取决于老年人群的购买力。在这方面,不同“背景”的老人有很大的差别。
养老金“双轨制”与开源手段
老龄人口的养老金收入有怎样的差异化?
L :养老金方面最直接的社会问题是“双轨制”问题。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双轨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大致是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后者很多人每月可以领取5000元以上。一退休,群体差异就透明了。
更准确地说,当前上海养老金方面执行的是“多轨制”,不但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大有区别,近郊农村也有优厚的养老福利,根据务农年龄发放的养老金还可以继承。凡此种种,使得普通企业退休人员更加心存恐惧,感到自己每月领取的1000多元,接近社会最底层,勉强好过“低保户”,既没有尊严也没有安全感。
上海的低收入老年人群有怎样的资产特点与“开源”手段?
L :在收入不高的背景下,很多上海居家老人因行动、沟通不便,容易陷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