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发展与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发展与特点

论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发展与特点   摘 要: 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起步较晚,发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获得社会认可并产生广泛影响则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张海迪与史铁生的推动下,残疾人文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开始产生社会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当代残疾人文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作品数量增多,题材广泛,影响也日益深远,成为当代文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 发展 特点   中国残疾人文学发展源远流长,战国时遭受刖刑的孙膑留下了充满智慧的《孙子兵法》,西汉时司马迁忍辱发奋著述的《史记》,无一不是文学史上的巨擘奇葩。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在发展中涌现出张海迪、史铁生、叶廷芳、夏天敏、阮海彪、王占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残疾人作家,出版了《轮椅上的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万历风雨》等多部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发轫与起步   中国当代文学一般以1949年为开端,但当代残疾人文学起步较晚,发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获得社会认可并产生广泛影响则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开始步入崭新的阶段,残疾人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残疾人文学也随之萌发。虽然这时期残疾人作家比较少,作品数量也不多,但却因为两位重要人物的引领而顺利地开启了序幕,在短时期内即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并产生强烈的反响,他们就是张海迪和史铁生。   1983年,在轮椅上度过了23个春秋的张海迪在手术后的痛苦中拿起了手中的笔,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虽然只是一篇短短的自述,但标志其文学创作的开始。在短文的结尾,张海迪这样说道:“用生命的火花去照亮通往未来的征程。”的确,生命对于这位从5岁起就因脊髓血管瘤而高位截瘫的姑娘就像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征程,只有怀着坚定的信念才能勇敢地前行,并收获成功。张海迪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1985年她以自身经历为模型,开始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艰苦创作,历时五年方得以完成。小说通过塑造???疾少女“方丹”的形象,展示了残疾人被病痛禁锢但渴望自由的心灵世界,由此深入思考并探讨了残疾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说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书中蕴含的坚强与残疾不能阻挡人生同样具有意义的信念让人们看到了生命尊严和价值,深深感染了当时的一代人。这部自传体小说的成功为残疾人群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条实现生命意义的发展道路——写作。事实上,从残疾人文学发展的历程看,《轮椅上的梦》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文学作品自身,大批的残疾人因它的鼓励重拾生活的信心,一些甚至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推动残疾人文学发展的力量。   就社会影响力而言,史铁生略逊于张海迪,他的主要成就在于纯文学作品的创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残疾人文学在当代文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铁生的残疾始于1972年在延安插队期间,一场大病导致他的双腿瘫痪,这是他生命中的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生活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在痛苦与反思中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于1979年陆续开始发表作品。虽然史铁生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但事实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命若琴弦》等作品出现伊始便呈现出较为成熟的姿态,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荣获1983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奶奶的星星》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1年,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将《命若琴弦》改编为影片《边走边唱》,那如同谶语一般的“千弦断,天眼开”回响在天地之间,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残疾人身上蕴含的顽强与坚韧。史铁生初期的作品主要以自己“文革”期间下放插队的经历为描述对象,这段时间的记忆曾被一代人视为无法平复的伤痕,则以平静而温情的方式出现在史铁生的回忆中:“清平河水整日价‘哗哗啦啦’的,水很浅,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1]伤痛在他的笔下被抚平,散发出理解的温暖,包括伴随终身的残疾。这样的作品为之后的残疾人文学创作奠定了多层面的发展可能性——除了残疾主题,还可以走入广阔的生活,这一点是史铁生作品最为可贵之处,也是最难得之处。作家莫言如此评价说:“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二、发展与壮大   1988年3月1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残疾人事业开始走上稳健发展的道路,残疾人文学也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首先是创作队伍开始逐步壮大,相继出现了如叶廷芳、贺绪林、王占君、车前子、夏天敏、张云成、刘水、史光柱、黄冗、马爱红、显晔、孙卫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