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城消失老房子
南京城消失老房子
南京是中国现存民国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10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年过八旬的撒应禄教授夫妇,在南京市青石街40号楼家里接待《南风窗》记者的来访。这栋楼一共7层,撒应禄的家占了下面两层及一座小院,院子里种满了鲜花绿草。
院门外,一架高音喇叭正播放着《致青石街地块重点危旧房改造项目被征收居民第11封信》,语调铿锵有力。撒应禄家院门紧闭。“播了快半年了。就两分钟的话,从早到晚讲了几百遍……精神折磨吃不消。”撒应禄夫人说。
这栋楼以及对面的青石街42号楼,已有半数以上的被拆迁户搬走,门窗被拆。但楼面上,拆迁办的红色横幅与被拆迁户的黄色横幅仍在无声对峙。小巷入口处乱堆着垃圾,楼前空地上是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被 “双规”的消息传出后,青石街被拆迁户们燃放的鞭炮纸屑。 一栋楼的历史和政治
撒应禄以前的家在长江路97号,他父亲撒光铨是民国时期南京的富商。1942年,撒光铨买下了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公馆,内有两幢中式与西式结合的民国建筑。京剧名家尚长荣到南京来时,有天晚上到撒家拜访,一进门就说:“这房子真好!”高兴得不行。
解放后,撒光铨把自己开办的加油站都送给了国家,但他还是很担心,因为有人揭发他是“不法资本家”。时任南京市市长柯庆施召见本地几位有代表性的资本家去谈话,其中就有撒光铨。“柯庆施说:‘你们资本家的口袋没底的,钱装进去,口袋还是空的,你们就想要钱。’”撒应禄笑着回忆。
但经过审查,政府宣布撒光铨是“基本守法户”。南京市鼓楼区政协成立大会上,撒光铨作为工商业界代表,当选为区政协副主席,他激动地说:“党把我们当自己人看!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1955年的一天,玄武区领导找到撒光铨,说区里想在青石街建小学,你们家院子能不能贡献出来?撒光铨一口答应,给了小学2400多平方米的地。
但这一善举却落下了祸根。附近一家工厂也想在此建办公大楼,撒光铨把地皮给了小学,厂领导很不高兴。“文革”中,工厂占据了长江路97号,把撒光铨???家赶到工厂幼儿园去住。
1979年,撒光铨成为江苏省首批落实政策的民主人士,长江路97号退还给了他们,负责落实政策的单位还对房子作了修缮。1981年1月11日,5个 “1”,这是撒光铨一家专门挑选的好日子。全家搬回到久违的长江路97号。几年后,年过八旬的撒光铨和夫人相继离世。
1991年,高档写字楼“长江贸易大楼”要在长江路上建造,撒应禄一家成为被拆迁户。
那时的动迁是什么样的呢?撒应禄夫妇回忆:“拆迁前,江苏省人大和南京市委、市政府一共6位领导召见我们。市长问你们想要住到哪去?我们说还想回来住。市长说,可以给你们就地安置。”
1993年,长江贸易大楼与长江路后面的青石街40号、42号两栋居民楼同时建好,撒家分到了独门独院的两层楼,4套房子,虽然远远不如长江路97号,但只要能回来,他们还是满意的。 “这里的房子才住了20年不到,你们就说是危房,那七八十年的民国建筑不是危房?”
“才隔10几年,又要拆迁了。”撒夫人叹息,“拆迁办说这里是重点危旧房。”
青石街被拆迁户们对《南风窗》记者说,拆迁后,这块南京市的“钻石地段”将会作为“商业金融业用地”。但政府方面披露的建设计划是:“这里将依托德基广场项目,打造新街口东北片区CBD标志区。其中4期青石街巷……拟打造以艺术品收藏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项目。”
撒夫人说:“拆迁办说要给我们安置到紫金山下。我说:‘难道我们都不能在南京城住了吗?’又给我们找房子,说是在梅园新村。我一听,梅园新村不赖呀。再一问,给我们的是民国建筑,已经有七八十年了,我说我不要看了。这里的房子才住了20年不到,你们就说是危房,那七八十年的民国建筑不是危房?”
客厅地板上,有一些已经包扎好的书籍、资料。“这些资料太多了,光审查证书就几百份。”撒应禄说,“我是东南大学首个获国家发明奖的人,是江苏锅炉行业高级顾问,也是中国锅炉技术委员会双委员,还是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因为要搬家,有些证书他扔掉了,家藏的1万多册图书也几乎卖光、送光。
撒应禄夫妇俩的年龄加起来将近170岁了。“我与世无争。我岁数大了,还想住在长江路。当年我们家搬回长江路97号后,我爸爸很高兴。现在我们全家3代都住在这里。即使这里真要拆,也希望能给我们安排好。我们一家都爱国,从我爸爸开始就跟党走。我的孙子是党员,他的论文出书了,在新华书店卖。”撒应禄说。 评事街的前生今世
解放前,南京太平路上商店鳞次栉比,其中有家“久昌革品商店”,店主人叫韩志荣。这家皮鞋店在当时小有名气。据韩志荣的女儿韩文君回忆说,国民党将领张灵甫曾去“久昌”店买过皮鞋。
年轻的韩志荣在老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