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奶业走过百年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奶业走过百年路

南京奶业走过百年路   这些年,南京人喝牛奶是不用犯愁了。地产奶、外地奶、“洋奶”和“洋奶粉”,干的稀的都有,各品种一大串,可任意挑选或订购,甚至足不出户即可喝到当天生产加工的鲜奶。   可是你记得吗?就在1991年前,南京市民仍还处在已持续10多年“吃奶难”的困境中。南京地产奶业从1908年始,艰难走过了百年路。   一百年前鲜奶现挤现卖   南京饲养荷兰黑白花奶牛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系英国领事馆和加拿大籍传教士马林等挤乳自用。到宣统二年(1908)已有12家牛奶坊登记营业,奶牛品种大多数是荷兰与本地汤山黄牛、江东门水牛杂交品种牛,饲养以放牧为主,挤奶现挤现卖。自产经营采取面议价格和挑担、摆摊、送奶上门(用竹片做筹码计数,竹端子计量打奶)等方式,但多数家庭主妇喜欢一早去中华门长干桥农贸集市,一边买鲜活鱼,一边打鲜奶回家。   民国六年(1917),南京高师首设农科,次年创办实验牧场,引进荷兰奶牛。该校汪启愚教授发起创办了鼓楼奶牛场。到民国十四年(1925)南京又相继出现邵鸿飞乳牛场、徐复兴牛奶房等15家私营场坊,共饲养奶牛与产奶水牛270头。各奶牛场均在警署注册,每半年由警署卫生科派员检查一次,评定奶质等次。其中邵鸿飞、魏宝源二场用比重表测定,牛奶质量深受顾主信赖。上市商品奶日销总量达到322公斤,品种有简易消毒(纱布过滤和蒸煮)过的全脂和脱脂牛奶及炼乳。   三十年奶业开始上规模   民国十七年(1928),在卫岗55号创办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推行“手脑并用”的办学方针,从上海迁来一个良种牛奶场让学生实习(即今卫岗乳业),是当时南京最大的官办牧场,有60多头高产牛。所生产的牛奶除供应遗校师生和政府达官贵人外,凭奶券少量发售上市。   1934年,南京官办、校办和私营牧场已有29家,饲养奶牛340多头,其中以遗族学校和成贤牧场饲养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清洁整齐、管理得法。两年后,市内邵氏三代开办的成贤牧场,首先应用机器挤奶,机器购自美国,挤一头牛需5分钟,与人工不相上下。政府农林部为提高各牧场的饲养技术水平,专门责成中央大学农学院为全???近40家牧场举办为期半月的培训班,由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汪启愚教授担任班主任,畜牧专家罗清生、熊德麟教授亲自上课。1935年,全市平均日销奶量达871公斤。   抗战胜利后,南京奶业又较沦陷时有所发展。1946年,在国民政府农民银行任襄理、主管全省农业贷款工作的刘子钦(中共地下党)倡议下,有14家大小牧场自愿联合组织起来,正式成立“南京牛奶改进社”理事会,所属各牧场牛奶实行统一加工消毒和销售,门市部就设在汉府街对面的四条巷口。刘子钦用手中权力,一次性付给改进社无息贷款1.3万美金,为各场从加拿大购进36头良种黑白花奶牛。两年后,各场用牛奶款还清了贷款。1947年,全市上市鲜奶又比沦陷时回升,达502公斤,牛奶行业管理也逐步形成规范,包装改为可重复使用的大口玻璃瓶装,规格统一为两磅装(900克)、一磅装(450克)和半磅装(225克);出场时全部用载重自行车送奶到户;结算方式采用预收,以奶劵(有价证券)兑奶。   建国后订奶凭证用“奶花”   1949年6月,全市栏存奶牛521头,平均日上市鲜奶3200公斤。过剩时将鲜奶制成奶油(又称白搭油)、炼乳,销往西餐店、外事单位及飞机场。   那时,地方国营南京乳牛场(即卫岗乳业)和各私营牧场,通过自产自销,实行公开、平等的竞争,开始有了各自的服务网络,从城里相继向下关、浦口、中华门和太平门等郊外扩展。1953年,万洋牧场在新街口中山南路开办乳品商店。南京乳牛场在中山路开设售券站,早晨出售热牛奶。八开一张纸的奶券,上面印有日期的30张“奶花”,标有姓名、住址;反面还印有牛奶营养知识和注意事项。   1956年南京奶业实行公私合营,以南京乳牛场为依托,成立公私合营南京牧场,首次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成立送奶大队,建立服务网络。全市网络有43条路线,下设6个区队(城北、城南、城中、鼓楼、下关、郊区),直销到户。同时在大单位的传达室、机关单位宿舍门房及全市各大中型室内菜场(新街口、同仁街、夫子庙、安仁街等10余处)设立供奶点,凭券兑换。   1960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909头,年产鲜奶超过300万斤,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市奶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服务销售网络又向上新河、三汊河、汤山、龙潭、栖霞山、燕子矶、巴斗山、凤凰山及六合、江宁等地扩展。但随着六十年代后期“文革”的爆发,全市牛群又逐年退回到建国初期的水平,全市只剩下卫岗牛奶厂、仙林乳牛场和浦口牧场三家国营场。由于牛奶常量锐减,郊县供奶网络也相继停顿。   制定“以鲜奶上市为主”   的总方针   随着七十年代中期奶业的缓慢回升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