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节 肝片形吸虫临床检验学专业PPT课件.ppt

第三节 肝片形吸虫临床检验学专业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肝片形吸虫临床检验学专业PPT课件

* * 第三节 肝片形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Linn,1758) 肝片形吸虫是一种寄生在牛、羊和其他哺乳类动物肝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人类偶可感染,导致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 一、形态 成虫与虫卵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与布氏姜片吸虫较为相似。 成虫形态特征为:虫体个大,约(2~5)cm×(0.8~1.3) cm,叶形,虫体前端有明显突起,被称为头锥。肠支树枝状,睾丸高度分支,在虫体中部前后排列。 虫卵特征为:长椭圆形,大小为(130~150) ?m×(63~90) ?m,黄褐色,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卵细胞不易看清。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胆管内,虫卵随胆汁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入水后,在适宜温度下毛蚴孵出,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在椎实螺体内经过一代胞蚴及两代雷蚴的发育繁殖后,逸出的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 囊蚴被终宿主吞食后,在小肠上段逸出幼虫,幼虫穿过肠壁入腹腔,钻破肝被膜入肝脏进入肝胆管。 从感染囊蚴到粪便排出虫卵约需11周,整个生活史的完成约5个月时间。成虫在体内可存活12年。 经口食入 经口食入 感染方式 囊蚴 囊蚴 感染阶段 纹沼螺 淡水鱼 椎实螺 水生媒介植物 中间宿主 毛蚴、胞蚴、一代雷蚴、尾蚴、囊蚴。 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 卵在中间宿主体内 随胆汁入肠道 随胆汁入肠道 虫卵排出 肝胆管内 肝胆管内 寄生部位 肝吸虫 肝片吸虫 猫、狗等 牛、羊等 保虫宿主 20~30年 在体内可存活12年 成虫寿命 约需1个月 约需11周 从感染至成虫产卵 在十二指肠逸出幼虫、经胆总管到达寄生部位肝胆管 在小肠逸出幼虫、穿肠壁入腹腔、钻肝被膜入肝脏 在终宿主体内 肝吸虫 肝片吸虫 三、致病 肝片形吸虫的后尾蚴、童虫和成虫均可致病。 后尾蚴和童虫经小肠、腹腔和肝内移行均造成机械性损害和化学性刺激,肠壁可见出血灶,肝组织可表现出广泛性的炎症(损伤性肝炎),童虫损伤血管可致肝实质梗塞。随着童虫成长,损害更加明显而广泛。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腹膜炎。 成虫寄生期的主要病变是胆管上皮的增生。虫体的吸盘和皮棘等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可致胆管壁炎症性改变,并易并发细菌感染,表现为胆管炎。肝片性吸虫产生的大量脯氨酸在胆汁中积聚,也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的重要原因。肝片形吸虫感染较轻时胆管呈局限性增大,而重感染者胆管的各分支均有管壁增厚。虫体阻塞胆管、胆汁淤积,造成管控扩张。 临床表现 可分为急性、潜隐和慢性3个病期。也有 少数为无症状带虫者。 1.急性期 发生在感染后2-12周不等,突发高热、 腹痛,并常伴有胀气、呕吐、腹泻或便秘、 肝肿大、贫血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 高等表现。有些病人还可出现肺部和皮肤 变态反应症状。此期表现大约持续2~4周。 2.潜隐期 患者的急性症状减退或消失,在数月 或数年内无明显不适,或稍有胃肠道不 适症状,而病变在发展之中。 3.慢性期 主要有乏力、右上腹疼痛或胆绞痛、恶 心、厌食脂肪食物、贫血、黄疸和肝肿 大等表现。 此外,成虫所致胆管损伤可引起胆管广泛 出血的并发症,这也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4.异位损害(又称肝外肝片形吸虫病) 童虫在腹腔中移行时,可穿人或随血流到达肺、胃、脑、眼眶以及皮下等处。常在手术后始获确诊。在有生食牛、羊肝习惯的地方,虫体寄生在咽部,可引起咽部肝片形吸虫病。 四、诊断 1.病原诊断 粪检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检查以发现虫卵为诊断依据。虫体寄生较少者往往漏检,而且肝片形吸虫卵与姜片虫卵、棘口吸虫卵近似,亦可发生误诊。 临床上有不少病例是经外科剖腹探查或进行胆管手术发现虫体而确诊的。肝脏表面的白色条索状隆起及胆管增粗现象,提示有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可能。 2.免疫诊断 对急性期病人、胆道阻塞患者以及异位寄生的病例,采用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用ELISA、IHA和IF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由于肝片形吸虫与其他吸虫有较多的共同抗原成分,对其检出的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分析。用纯化的肝片形吸虫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或提高被测血清的稀释度均有助于提高免疫诊断的特异性。 3.其他检查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尤其在急性期更明显;胆囊造影有时可发现肝片形吸虫;B型超声波可显示不同程度肝肿大,肝实质不均匀,肝胆管扩张,胆囊壁肥厚,有时可发现胆道内肝片形吸虫呈现0.3-0.5cm圆形阴影。 五、流行与防治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畜主人次型的寄生虫病,散发性流行于世界各地。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率多在20%-60%之间。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人体感染肝片形吸虫的主要流行区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