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天灸疗法与应用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训资料天灸疗法与应用课件

2、春夏养阳-治未病思想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 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3、冬病夏治 如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也未能消退,体内阳气较正常人虚弱,就需要壮阳。 (三)三伏天天灸具体方法: 何谓三伏? 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 1、时机 何谓庚日? 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一天都由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而成,如“甲子日”、“庚午日”。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一伏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当夏至到立秋日有4个“庚日” 时为10天;而有5个“庚日” 时则为20天了。 为何选择三伏庚日? “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五行学说中庚属金,肺亦属金,故庚与肺相配。加之三伏日,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的时候,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是温煦阳气、驱散寒邪的最好节气日期。 时 间: 加强: 7月09日 星期五 (农历五月廿八) 初伏: 7月19日 星期一 (农历六月初八) 中伏: 7月29日 ?星期四(农历六月十八) 末伏: 8月08日 ?星期日(农历六月廿八) 增强: 8月18日 星期三 (农历六月初九) 辛温之药——驱逐寒邪。 常用: 白芥子、吴茱萸、甘遂、 延胡、麻黄、细辛、生姜 2、药物 白芥子 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 。 细辛 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寒、开窍之功用。 甘遂 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肾经,有泻水积、破积聚之功用。 延胡 延胡性味辛苦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之功用。 生姜 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之功用。 诸药相配有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效,正如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云“借生药、猛药、香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药物制备 以《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为不超过2小时),把药末、姜汁按照1:1比例(如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并制成1×1×1立方厘米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并准备5cm2大小胶布以待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 3、穴位: 补肾、健脾、补肺等益气壮阳穴。 常用:肺俞、肾俞、脾俞、风门、 百劳、定喘等。 4、具体操作: ①调药: 药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生姜去皮绞汁过滤,约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制成1×1×1立方厘米大小的药饼。 ②敷贴: 每块药饼用5平方厘米胶布贴于穴位上。穴位一般每次以6-8个为宜。 广东省中医院改良为膏剂,方便快速。 剂型改革 ③贴药 病人背对医生,采用坐位或站位,暴露背部或腹部,要求皮肤干燥不湿润;汗液多时可用手绢或卫生纸擦拭干爽。 背部穴位一般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将药物贴于穴位上,10天贴1次。 ④贴药时间: 成人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 小孩时间酌减。 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⑤疗程: 10天1次。共5次。 技术要领 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疗效。 姜汁制作、储存严格把关。 天灸药物的调配,按照制定的比例。 穴位定位准确。 做好天灸贴药后相关知识宣教。 5、正常反应: 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 根据三原色原理叠加后的单色形成了第三种颜色并脱离了原本的单色颜色更加丰富象征着产品在原有空间的组合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根据三原色原理叠加后的单色形成了第三种颜色并脱离了原本的单色颜色更加丰富象征着产品在原有空间的组合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天 灸 疗 法 与 应 用 罗湖区中医院康复中心 秦 少 福 一、前言 “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