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自觉意识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备考自觉意识3

参考答案 ②不若人有其宝 [实词]人:我们;有:保留 [虚词]其:自己的 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物。 参考答案 ③富而后使复其所 [句式]省略富(之)而后使(之)复其所 [实词]富:使……富裕 使他富裕后让他回到他原来的地方。 [同方仿真二24]将下面文言语段的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参考答案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 一个国君无论他是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不想寻求、任用忠臣贤良来辅佐自己的;可是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接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清平的国家却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过,也许就是因为人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忠诚、所认为的贤臣并不真正贤明啊。 [同方仿真三25]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参考答案 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国君无论是愚昧还是明智,无论是贤明还是不贤明,没有不想要求得忠臣和贤才来辅佐自己的。 参考答案 ②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国破家亡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而圣明的君主和安定的国家几世几代都没有出现过的原因,恐怕在于认为是忠臣的并不忠诚,认为是贤才的并无贤能。 参考答案 ③此不知人之祸也 这就是不知人善任的祸患。 [朝阳一模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 太宗使宇文士及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焉,士及佯为不悟,更徐拭而便啖之。 唐太宗让宇文士及割肉, 他一边割着,一边用饼来揩拭手上的油,太宗(对他这种不爱惜粮食的行为非常不满,)几次给他眼色看,宇文士及假装不明白,更加慢慢地揩手,随后就把那面饼全吃掉了 参考答案 * 特级教师 陈经纶中学 王大绩 谈高考语文科备考的 自觉意识 2002年《考试说明》新增主观题目 一、难度控制意识 依据----命题立意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 意义----甄别题目 有效的控制复习范围 二、命题客观化意识 依据----命题关键控制主观题目的可能误差 意义----明确要点补充相关知识,答题扣住要点 三、命题综合性意识 体现----命题立意 语文吸纳能力、释放能力的综合 对策----训练方略 有所发现,言之成理 古代诗歌鉴赏 [西城一模25]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指西汉时一个楼兰国王,他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①本诗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②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①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扬和自己报国的决心。 ②例一,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例二: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同方仿真二25] 阅读古诗,完成① ②小题。 谒 山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麻姑]是古代传说中的女仙,曾自称在短时间三见沧海变为桑田。 ①“触景生情”是诗人创作的直接原因。从这首诗的内容上看,这“景”当是 。 ②“欲就麻姑买沧海”可谓想象奇谲,但又自有其思维逻辑,试对此进行鉴赏分析。 参考答案 ①诗人登山远望,见夕阳西下、水去云回之景。 ②要点:由日落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