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演变与扬州互动关系
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演变与扬州互动关系
摘 要:历史上扬州的兴衰与京杭大运河息息相关,京杭大运河奠定了扬州的重要地位,支撑起扬州的经济繁华,决定了扬州的城市格局。论述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历史变迁,分析扬州城的格局变化,初步探索了京杭大运河的演变与扬州城发展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扬州;城市格局;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12-46(3)
京杭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工程。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水系,历史上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中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发挥着水利灌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扬州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和东西走向的长江交汇处,是大运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扬州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始于隋代运河的贯通,扬州的发展与大运河密不可分。
1 大运河扬州段的形成与历史
1.1 大运河的形成阶段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开凿了邗沟用以连通长江和淮河。邗沟起始于邗城,即现在的扬州,至淮安旧城北五里与淮河连接。直至汉末,邗沟主要用于军事,为扬州的河运奠定了基础。
至隋代,隋炀帝杨广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征集民夫重开邗沟,加深拓宽,裁弯就直,并将以前历代开凿的运河连通,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河北涿郡(今北京市通县附近),南至浙江杭州,总长约2500公里的隋代大运河。这也使得扬州成为了长江沿岸的一个水运中心。
1.2 大运河的发展阶段
唐代长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当时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这一现象在晚唐时期更加明显)。唐末,藩镇割据,物资通达困难,使得关中地区的依靠渐渐转向受战火破坏的蜀地,运河渐渐淤塞,由此唐末、五代时期扬州慢慢衰败。
宋定都开封之后,重视漕运,治理疏通各地的运河。扬州是南北运输的一个重要节点,开始恢复往日的繁华。
元世祖忽必烈???都北京后,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以及通惠河,改变了大运河的河道走势,形成了现今的京杭大运河格局,大大缩短了航道长度。同时,元代还开辟了海运进行漕运,扬州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地位有所削弱。
明、清两代实行海禁,海运基本被废,大运河的重要性再度提升,成为王朝关乎存亡的生命线。古邗沟因地势较低,连通湖泊,经常受到洪水的侵扰而断航,明代官员在高邮湖旁边重新开凿了运河,使得新的运河避开高邮湖和邵伯湖,古邗沟一段成为一条联系扬州地区和运河干道的支流(图1)。
清代的漕运基本上承袭明制,每年依靠江南来满足国库用粮,因而非常重视运河的治理。康雍乾三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持了运河良好的通航条件,为漕运和盐运的兴旺畅达提供了可靠保证,并促进了沿河城镇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扬州处于运河的转运要地,成为南北漕运的重要转运地和国家中部各省食盐的供应基地和集散地,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走上了又一个辉煌的时期。康乾盛世之后,盐道渐渐衰败,铁路的开通给漕运带来了巨大冲击,扬州在交通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加之清代末年的战乱,扬州的衰败难以挽回。
1.3 大运河的衰落
民国时期,津浦铁路开通后,大运河交通地位大为下降。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对扬州运河进行治理,主要是清除淤障,修建船闸,1961年底完工。扬州段的航道也大为拓宽,并改道城市东侧直接和长江相连。大运河改道以后,从茱英湾到瓜洲的古运河河段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古运河了。
2 大运河对于扬州发展的影响
扬州城的历史始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在蜀冈建立邗城,作为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建都广陵,即邗城,扬州的兴盛由此开始。隋朝统一全国后开凿运河,使得扬州成为当时的重要商港,直至唐代,扬州成为全国的交通枢纽,进入它的全盛时期。此时扬州的城址与最早的邗城相比,大体位置没有变化,子城仍在蜀冈之上,但是开始在蜀冈下建筑罗城,这是居民以及工商业向运河集聚的结果。唐代罗城内的两条河流均为运河的支流,沿岸已经形成了一些码头,由运输带来的经济繁荣催生了唐代罗城的出现,罗城中集中有大市、小市(图2)。北宋的扬州城延续五代时期周朝的扬州城。南宋定都杭州,扬州的军事地位变得重要,成为南宋防护的北门。由于宋代扬州城截取的是唐代罗城较繁华的东南部,所以主要街道、水道沿用了唐代的布局,但是街市则比唐代更加开放,这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元代基本沿用宋城。明嘉靖三十五年,知府吴桂芳筑新城,从此,扬州城的城址完全脱离蜀冈。清代袭用未变。隋唐以来,扬州的城址虽然几经变迁,但始终临近大运河,这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