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孩帅帅新闻报道中折射新闻职业道德.docVIP

对男孩帅帅新闻报道中折射新闻职业道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男孩帅帅新闻报道中折射新闻职业道德

对男孩帅帅新闻报道中折射新闻职业道德   摘 要:本文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来审视各媒体新闻记者对北京市5岁白血病男孩帅帅父亲“拒捐骨髓”这一事件的报道。与之前对杨丽娟追星事件、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等人物和事件的报道相比,各媒体的报道普遍更为进步和成熟,许多方面都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更为切近。然而,却仍旧在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保护未成年人、坚持“最小伤害”原则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瑕疵,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报道;真实性;“减少伤害”原则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53-02   2011年8月,北京患白血病的5岁男孩帅帅被医院确诊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才有可能康复。其父母做完配型检查后,双方都能移植,父亲为首选。而父亲因各种原因未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国新闻周刊》、《法制晚报》、辽宁卫视、大众网等等众多的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报道中存在明显倾向性,批评帅帅父亲是“冷血父亲”、“狠心父亲”,引发舆论的谴责和批评。2012年10月17日,帅帅去世,一些媒体报道的措辞越发尖锐,舆论对帅帅父亲的谴责也更加激烈。直到2012年10月23日,帅帅的父亲胡先生发布微博并接受采访,回应这一事件。这时,媒体才将更为全面、客观的事实呈现给受众。   从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角度分析,媒体和新闻记者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与之前相比有进步之处,但同时在新闻职业道德方面仍旧存在问题。   一、各媒体报道的进步之处   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审视,媒体的报道与之前对杨丽娟追星、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等人物和事件的报道相比,更为进步和成熟,许多方面都符合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使用化名或模糊指称   许多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转载过程中,对帅帅及其父母的指称都使用了化名(胡彬、李燕)或只带有姓氏的模糊指称(胡先生、李女士),体现了媒体对事件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避免给事件当事人的生活带来困扰,彰显了媒体的责任感和对职业道德的坚守。与之前对李双江之子撞车案、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的报道相比,新闻记者在职业道德方面有较大进步。   (二)马赛克效果的使用   部分媒体对帅帅及其亲属的照片加入马赛克效果,对事件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加以保护。比如,在网易新闻频道—图片中心2012年10月24日的新闻图片中,帅帅和帅帅姥姥的形象都加入了马赛克效果。   虽然使用马赛克效果的媒体仅仅是少数,但这体现了媒体的进步。   (三)报道中体现的社会效益较强   媒体报道引发了社会公众对男孩帅帅的关注和关心,有助于促动社会各方的捐款和帮助,有助于帅帅病情的救治。搜狐“新闻当事人”栏目报道:“上百位网友自愿发起‘帅帅的100个愿望’的活动”,帅帅母亲收到许多网友快递过来的衣服和玩具。作为公共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体现社会效益、彰显公益目标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媒体及其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而与之前媒体大肆报道杨丽娟追星问题、甘露露母女等事件或人物相比,这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高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拒绝。   二、各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审视,媒体的报道仍旧存在瑕疵,过程中,媒体工作者的一些做法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违背新闻真实性   遵守新闻真实性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自首发新闻报道以来,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和倾向为帅帅的父亲胡某拒绝为孩子进行骨髓移植,“不救亲生儿子”。比如,《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8月17日报道《亲生父亲拒绝捐献骨髓 白血病男孩生命倒计时》、《法制晚报》2012年9月6日报道《5岁男童患白血病 父亲配型成功拒绝骨髓移植》(大众网、和讯网、武汉热线等网站进行转载)等等。   但上述新闻报道并非事件全貌。通过分析上述新闻报道的内容,可以发现,这些报道中仅有帅帅母亲一方的观点,缺乏对帅帅父亲一方的采访,“省去了”帅帅父亲一方的声音,而帅帅父亲形象的描述多来自帅帅母亲。   直到2012年10月23日,新闻报道中才出现帅帅父亲一方的声音。2012年10月23日,帅帅的父亲胡先生以“帅帅父亲2012”的新浪微博账号发布了标题为“天堂有知,爸爸祝帅帅一路走好”的微博,并在微博中提到,由于帅帅母亲的“独断专行愚昧无知”,“错过了去年11月份和今年3月份两次最佳移植时机”,“5月9日那次所谓的最佳移植时机简直就是送孩子去送死”。并提到,“当时的主治医师都不建议让孩子进仓,这些都有孩子的检测报告为证。”   接着,少数媒体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后续的深入采访和报道,加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