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宋代西岙惠德桥考证
关于宋代西岙惠德桥考证
[摘要] 南宋石拱桥,在浙江境内罕见,在宁波地区内为空白。而在宁海的一个海边小村里却见到它的身影。这座桥与小村有什么内在联系,它的建造者是谁,有哪些特色,有什么历史价值?本文权作一番探讨。
[关键字]南宋石拱桥 建造者 特色 历史 科技 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 J5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307-2
1 惠德桥的地理位置
宁海地貌,于距今2.3亿年之中生代已成雏形。至白垩世晚期、大山再度活跃,形成西北部高和东部低的山区。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期间,至第四世,东南滨海平原和宁北平原基本形成。长街力洋平原,海拔均在10米以下,属中纬度亚热带过度地带,为季风湿润气候区,多溪流,西岙村就座落在这块土地上。
西岙,位于东南滨海平原之中,即长街镇东北6.5公里王家岭西面山岙间,古称西洲。宋代惠德桥为南宋单孔石拱桥,座落在西岙村村口。惠德桥西北邻胡陈乡、三面山体如屏,一面港面如镜。近山远山各有山名,东为黄蛇头;西为官山鞍,缸盖岩;北为黄狗尾巴,嵌壁笤帚,庙坑,拖肚龙岗;东北为洋山;西北为角山、后门山顶;东南为落山皮叶。宋时,海潮可达村口,惠德桥系通往象山县的涧流桥梁。
2 惠德桥建造始因探究
宋代惠德桥出现在这个古村落里,是有历史原因的。1126年,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政治文化重心转向东南。宋至道咸平间(995—998),陈怀其自福建迁居西岙,登科举者代不乏人。有“兄进士,弟进士,兄弟四进士”的登科盛况,又有“父御史,子御史,父子三御史”的记载。故此,宋时陈氏也被誉为“盛朝浙右无双族,大宋江南第一家”。
因优越的地理条件,继后陆续迁来三大族姓,小小的渔村聚居着陈、郑、王、周四个姓氏。四大族姓中人才辈出,官品显赫。每一姓中都有同朝京官,陈氏第十世陈吉甫(即叶梦鼎)为南宋右丞相,淮浙转运使郑霖,国子监祭酒周成童,翰林学士王良宠。度宗因其“生乎同里,仕乎同朝”,钦赐“四姓合祠”,至今“四大名宗”遗址尚存。
宋代西岙文风鼎兴,又是京官故里,村外至今留有规模宏大,墓前石像仪物俱全???南宋古墓;有始建于东晋,重修于乾隆,至今香火不衰的集福寺;有倔强峥嵘的千年古柏等,还有流传于今的民间传说。传说中说到:“宋时,潮水直达西岙村口,西岙是避风良港,酒肆茶楼鳞次栉比,金银铺就有十八家”。透过遥远的传说故事,当年西岙村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1279年,由于南宋的灭亡,西岙古村也骤然冷落,原千人四族聚居的村庄,仅留下陈氏一族,至今约百户,三百余人口。南宋古桥也与其它古迹一样,近千年来,似乎被遗忘在静静的角落里。
如此精美的南宋古桥为何建造在这个海边小村中?除以上的历史原因外,与本村京官关爱桑梓,热心公益之心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淮浙转运使郑霖,为民造福修建黄公渡桥(中堡溪下游)的事迹流传至今,此善举并见于宁海“光绪县志”及“郑氏宗谱”等地方文献。郑霖(1180—1257)登绍定二年进士,一身正气,不为奸相所拉拢,因造黄公渡桥事,成为贾似道挟嫌报复的借口,后被杀害。今黄公渡的古桥墩依稀可见,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关于惠德桥的建造者,村里流传有二种说法,一是捐建惠德桥的人,是在外为官的西岙人,他们为郑霖捐资建造登台桥的精神所感动,不忘报谢家乡,故捐资建惠德桥,以续前辈之愿。家乡的人感其情,故称“惠德桥”,此说颇为可信。
第二种说法,当后来理宗搞清了郑霖造登台桥并不是谋反,而是为了当地百姓,深有悔意,自责错杀了郑霖。为此,理宗特赐在郑霖故里造拱桥,以示平反。故而有经此桥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说法,这个“御赐建桥”说法有待考证。
笔者认为,本村在外官员不忘家乡,关爱桑梓之情是建造西岙古桥的主要原动力。
3 惠德桥的构造原理分析
西岙三面环山,南对车岙港,村北有一条发源于海拔395.5米白岩山的溪流,称西岙溪(俗称“大坑”)。南宋惠德桥,就横架于村口的溪流上,这是宁海历史上一座形制最臻完美之桥。
惠德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因靠山前,俗称“山前桥”;又因桥顶栏板分三段而设,故又称“三截桥”。远望之,如虹霓驾落碧水,近观之,如玲珑古玉生烟,似有古韵绕耳,又觉古风袭人。西岙陈氏宗谱中载有古村八景,《石桥钓月》即指惠德桥。诗云:“夜静水轮漾碧波,石梁坐钓兴如何。纶竿临水凉生风,风露漫天冷逼蓑。界破蟾光余老树,惊回鸥梦是清歌。夜深重到须携酒,对此分明李白多。”
从惠德桥形制来分析,着重表现了它的宋式的力学原理。桥全长11.5米,宽4.5米,矢高3.6米,跨度7.5米。拱券由7条弧形石条分主辅券并列纵联构筑。其中四条用卯榫法多铰连接,起筋骨的作用,每块长0.53米,宽0.4米。拱券共分五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