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隆镇达曼人古老铁匠铺
吉隆镇达曼人古老铁匠铺
达曼人,骑兵的后裔
吉隆沟,这座处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边境小镇,因为其山清水秀不仅养育了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吉隆人,同时还因这里居住着一群生活了一百多年的达曼人而使此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
达曼人的称谓来源与早先的骑兵这一职业有关。“达”的藏语意译为“马”,“曼”的藏语意译为“军”或“多”,“达”和“曼”合并起来为“骑兵”,“达曼人”的藏语意为“古代骑兵的后裔”。相传达曼人的起源与尼泊尔部落之一的廓尔喀人第二次入侵西藏吉隆、聂拉木等地甚为相关,清朝政府进藏收复失地,部分骑兵迷失在丛林中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他们便一直滞留于边境,再也没有回到故土。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将士与尼泊尔边境上的人居住繁衍,据说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
达曼人,骑兵的后裔
吉隆沟,这座处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边境小镇,因为其山清水秀不仅养育了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吉隆人,同时还因这里居住着一群生活了一百多年的达曼人而使此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
达曼人的称谓来源与早先的骑兵这一职业有关。“达”的藏语意译为“马”,“曼”的藏语意译为“军”或“多”,“达”和“曼”合并起来为“骑兵”,“达曼人”的藏语意为“古代骑兵的后裔”。相传送蔓人的起源与尼泊尔部落之一的廓尔喀人第二次入侵西藏卉隆、聂拉木等地甚为相关,清朝政府进藏收复失地,部分骑兵迷失在丛林中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他们便一直滞留于边境,再也没有回到故土。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将士与尼泊尔边境上的人居住繁衍,据说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
铁匠铺是达曼村最热闹的地方
达曼人的铁匠铺在吉隆镇远近闻名,几乎在每一户吉隆居民家中都可以看到达曼铁匠打造的生活用具。锅碗瓢盆、斧头、弯刀,你需要什么他们就可以给你打什么,达曼人这门祖传的手艺不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远近村民对他们的尊重。
达曼人的铁匠铺就在吉隆镇达曼村的后面,其实就是一个面积约10多平方米的小木棚,非常简陋:几根比拳头略粗一点的木头作为柱子,另外几根更细的木头搭成架子,架子上盖一些木板,木板上压上石头;木棚的顶上和四周稀稀拉拉固定着一些塑料布用于遮风挡雨一不过这只是表面形式而已,风雨来袭的时候,这个铁匠铺基本上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铁匠铺虽然极其简陋,但却是达曼村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从早到晚人来人往,随时有附近的村民拿着烂铜废铁过来找达曼铁匠打造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村民们不但要自带打铁的原料,还要带上青稞酒等饮料食品——简单说就是达曼铁匠只管工作,谁需要打什么用具,首先就要让铁匠们吃饱喝足,烟和酒要保证供应;用具打好之后,还要付给铁匠们相应的报酬,比如打一把斧头要175元,打一个犁头30元,换一个茶壶底10元。
“煮铁”的关键在于火候
41岁的扎西顿珠是达曼村铁匠铺里的师傅,他说打铁是达曼人的一门传统手艺,他的师傅前年已经去世了,如今他就是村子里手艺最好的铁匠,带着几个年轻人继续打铁。打铁从来就不是很赚钱的活,又很费力气,只能养家糊口,以前没有加入中国国籍的时候他们甚至吃不饱饭。如今条件当然好多了,有时还能赚一些零花钱。
火炉里有一块通红的斧头样的铁块,扎西顿珠师傅介绍说,他们正在给附近一位村民打斧头,这是相对比较费时的活,因为除了要打出斧头的外形,还要打一个眼来固定斧头把。此刻,他们正在打眼:用一根大拇指粗的铁棒打进烧得通红的斧头里,然后再敲斧头,把铁棒取出来。这个过程要反复很多次才能完成。铁匠铺里都是用木炭“煮铁”的,扎西顿珠师傅说,木炭大多要用黄泥浆水浸泡过后使用,这样燃烧的时间会更加持久。“煮铁”的关键是火候,有经验的铁匠会把握好“煮铁”的时间。“俗话说‘趁热打铁’,但如果‘煮’的时间不够,铁达不到一定的柔韧度,打起来很费力,而如果‘煮’的时间过久,不但浪费木炭,反而会影响铁器的质地。当铁烧到一定程度会发出橘红色的光,并伴随着火星的迸射,这时候铁的柔韧性达到最好,可以取出火炉打造成形。”
徒弟打下锤,跟着师傅意图走
扎西顿珠师傅指着一个“工”字形的铁器说,这叫砧子,是铁匠打铁的平台,
般有两种,一种是平砧子,主要是用来打大的铁坯:再就是尖砧子,用来打造器具。由于资金原因,铁匠铺里只有一台平砧子,根本不够用,而且平时也舍不得用,因为这东西不好买,所以铁匠铺里用另外一块大石头作砧子用。扎西师傅嘱咐我,帮他们留意一下哪里有砧子卖,他们需要买几个备用。
斧头在火炉里“煮”得差不多了,扎西顿珠师傅用一把铁钳将通红的斧头夹住,从炉子里取出来放在砧子上,另只手拿一把小铁锤,他用小铁锤往哪个部位轻轻敲一下,旁边的两个徒弟就抡起大铁锤,一左一右有序地交替捶打。每次抡起大铁锤,举到头顶捶下去就是两三百斤的力气,打铁是一件费力又很灵活的事,思维要跟着师傅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