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基层”谈地方台新闻转型与提升.docVIP

从“走基层”谈地方台新闻转型与提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走基层”谈地方台新闻转型与提升

从“走基层”谈地方台新闻转型与提升   【分类号】:G229.2   资讯标签: 基层 地方台 纪者 服务 创新 管理   核心提示: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联合发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各级新闻媒体中展开,地方台以这个活动活动的契机,紧紧地开展了“走基层”活动并就如何加快“转型与提升”,是许多地方台新闻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走基层”促进地方台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的真实意识。   新闻“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看到记者们攀悬崖、走绝壁,和山区干部一起徒步50多公里到海拔800多米高的下管镇的梅坑岙;夜访阮氏塑业外地员工在虞的真实生活;和清洁工一起腰系长绳,垂下山谷捡拾垃圾……鲜活的“走基层”新闻不仅还原了社会生活,更展示出了新闻真实的魅力。   真实意识是新闻的生命,地方台一直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著称。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地方台确实出现了一些基层棚架现象。认为我们已在基层,如何再走基层?被泛指化的“基层”成了一些新闻“傍官”、“傍富”的挡箭牌,一些记者热衷于“玩电脑,拉广告,泡会议”。传统的 “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的优良作风被淡化了,冒出了“贵族气”、“脂粉气”、“市侩气”的时常报道,人在基层,不识基层,或者身在基层,心在上层,长此以往,一些本该有的“活鱼”捉不到了,新闻的真实更谈不上。   新闻“走基层”的实践证明:只有离得足够近才能真实感人,只有零距离接触才能见人所未见。身处基层的地方台,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让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群众意识,走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走入火热生活,这不仅仅是一种任务和形式,更是求证新闻的真实、求证新闻职业操守、锤炼新闻工作能力的过程。只有把新闻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把功夫下在基层,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基层有所想,我必有所感,基层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基层有所盼,我必有所办,基层有所求,我必有所助,基层有所需,我必有所为,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写出生的新闻报道,赢得民心。   二、“走基层”促进地方台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创新意识的转型与提升。   新闻媒体要敢于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报道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的坚冰。深刻认识新闻不等同于宣传,不能板着面孔,我说你听,我写你看;有些记者放不下架子,低不下头,弯不下腰,屈不了腿,习惯了拍会议、拍活动,没有了会议和活动就找不着方向;新闻从头到尾在数人头、念文件,特写镜头总是对着领导,写到领导时是:领导强调、领导指出等;而拍摄群众时,要么以大景一闪一摇,写到群众时往往是一笔带过。久而久之,一些新闻成了“假大空的官样文章”。   “走基层”活动的新闻用群众真实淳朴的语言,讲述群众家常里短和真情实感,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充满生命活力的“活鱼”无疑是一种文风上的改革与创新,纵观有人、有事、有声、有色的特点。在关注事件结果的同时,更重视过程与情节展现,挖掘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增强新闻可视性。   三、“走基层”促进地方台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服务意识的转型与提升。   服务意识转型与提升:我国新闻事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些年来,地方电视台频道增多、栏目扩容,新闻从业人员也在增加。新增人员中,以80后甚至90后的为多,这些新生代记者对社会的认识和把握还比较粗浅,尤其是对身处基层的群众的服务意识相对薄弱,如何让其明确新闻工作中“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走基层”活动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   一是要变“身入”为“心入”。地方台要有“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深入实践扎根群众才能产生真情实感。不做心不在焉的记者,不做撑着阳伞、戴着墨镜、穿着短裙的记者,不做坐在车里转转、隔着车窗看看的记者,提倡“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住在农家的坑头上,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的好记者”。   走基层不仅要“一身汗、两腿泥”,更要带着真诚走基层,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自觉,用百姓的视角和心态,用百姓的立场和观点,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去感受百姓的生活,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听得到真话、看得到实情、获得到真经,才能在未来岁月里让其肩负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大任。   二是要让群众成为播音员。尊重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关注小人物的小事情,是新闻界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百姓的事有时确实小:水电不通、路桥难行、粮价低了、农产品卖不出,干了活工资拿不到,买东西短斤少两了等等……勿庸讳言,对于一个城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些事小得不能再小,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但是这些声音若一味地被社会和媒体忽略,久之会让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