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圣杜甫“忧爱”情怀
诗圣杜甫“忧爱”情怀
杜甫的“忧爱”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忧国爱民上,体现在他的诗歌中。这与他的人生境遇密不可分。杜甫青年时代壮游天下,感受大唐风光的壮丽和文化遗产的丰厚,树立起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政治抱负。但实际上他却仕途失意,报国无门,遂忧国伤时,把眼光投向底层老百姓。他的后半生几乎是在颠沛流离中生活的,穷困日益交加,生活历尽艰辛,尤其是他目睹了战乱之害、并亲历战乱之苦,其“忧爱”情怀更加旋进升华,至沉至深。
壮游天下,爱国情深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出生在河南巩县的一个下层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唐朝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县令。受家庭的熏陶,杜甫六、七岁时因作《凤凰诗》一鸣惊人,早早地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十四五岁时,已经开始和洛阳一些颇有名望的文人交往,成为诗人聚会不可缺少的常客。他那种“读书破万卷”的勤学精神,是他后来成为大诗人的重要条件。杜甫20岁以后,离开家乡,开始漫游大唐山河,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杜甫的青年时代,正处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仓廪丰实。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杜甫在长安见到了李白。二人互相钦佩,一起漫游。杜甫写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纪念两人结下的深厚友谊。杜甫曾两次漫游大江南北,饱览四季风光,咏歌名山胜景,接触文化遗产,抒发凌云壮志。这些年的壮游生活,是杜甫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写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内心感受。游历天下激发了他的爱国思想,陶冶了爱国品格。这种爱,直接反映在杜甫寻求报国途径上。
仕途失意,忧国伤时
公元前746年(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来到京城长安。他一心想求个官职,以便施展自己的抱负。次年,唐玄宗下令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杜甫满怀希望去应考,谁知应考的举人无一及第。原来当朝宰相李林甫怕举人进入宫廷揭发他的罪恶,故意一个不取,并以“野无遗贤”来欺骗皇帝。经历了这个骗局,杜甫甚是愤懑。让他忧愤无比的,非但是奸臣李林甫倒行逆施,胡作非为,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早年颇有励精图治精神的唐玄宗李隆基,这时已经成为只知求仙拜神、声色犬马的昏君,看到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急剧变化,忧国救国的心情更加急切。恰在这时,杜甫的父亲去世了,他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转折。为了维持生活,更担忧国家安危,杜甫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充当高门贵族的“宾客”,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推荐。他甚至向皇帝献了三篇赋,虽博得“词感帝王尊”的虚名,仍是求官无术、谋职无门,在哀哀哭求中讨生活,心情更加失落。有四句诗清楚地说明了杜甫的内心感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到处流浪的长安生活,使杜甫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随着个人的贫穷与社会的腐败日益加深,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也日趋成熟。一天,诗人站在咸阳桥头,亲眼看到开往西北边陲的士兵们出发的情景:父母妻子牵衣拦道,哭声震天;满头白发的老兵悲怆哭诉,凄惨难闻。此情此景触动了杜甫强烈的诗情,再也压抑不住心头的愤恨,第一次写出了替人民说话的诗歌《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
公元755年,祸国殃民的“安史之乱”爆发。同年,杜甫回家探望他的妻儿。回到家中,只听见家中嚎啕声一片,原来他那不满周岁的儿子刚刚饿死。杜甫回想起回家路过骊山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内宫弦歌舞、大张宴席,自己一个不纳租税、不服徭役的官僚家庭的孩子尚且被饿死,可知一般百姓的境遇更加悲惨了。想到这里,他奋笔写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剑贡城阙”,揭露了统治者尽情享乐的物质财富的来源,指出了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切,养活了达官贵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杜甫感受百姓所受灾难,又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尽快平定叛乱,于是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著名诗句。公元757年,杜甫逃出长安,直奔凤翔,投奔唐肃宗,决心以身许国。此时的杜甫衣破露肘,脚穿麻鞋,老瘦不堪。肃宗见他忠心耿耿,遂任命他为左拾遗(谏官),负责对政事提意见。杜甫做官,忠诚敬业,不辱职责,敢于对朝廷发表尖锐的批评,目光远达,见解独到,一针见血。不久,肃宗见他如此时常批评朝政,便以探亲名义,将他逐出朝廷。在近十个年头的长安生活里,杜甫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这时期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忧爱之情,倾注笔端
杜甫报国无门,唯有把一腔热血倾注于笔端,把对人民的疾苦和对人民的同情,写进诗句。他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