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安顺溪植物实习报告(内容)
前言
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未知和好奇,虽然在课堂中、书本里,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了解到植物各自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却一直都无法将所学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此次的临安顺溪野外实习活动,为期五天,不仅使得我们更为真切地接近大自然,领略到自然之神的神秘变幻、五彩缤纷,有机会一睹植物直观、真实的一面,更让我们对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和及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研究、鉴别,学以致用,从而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践能力。
植物采集、鉴别分类、标本压制,这些在实践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能,通过这次实习,也更为清晰熟练的被我们掌握,为以后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珍稀植物的研究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习期间,遇到困难时,同学们相互扶持,不怕苦不怕累,沿着崎岖的山路勇往直前;小组研究时,组员们分工合作,互帮互助,认真分析植物特征,仔细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核对, 并积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实习即将结束时,同学们相互探讨,温习所学知识,交流彼此研究心得,对此次实习所学加以巩固,力求做到学得、记得、用得。
这次实习对我们而言不仅仅在学习方面有所进步,也让我们懂得了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默契配合,小组之间的友好合作、良性竞争,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书本中学不到的,这次实习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历练,一次成长。
实习地概况
1.1 地理位置
顺溪镇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临安市境内(临安昌化),距锦城镇92公里,途经於潜镇、昌化镇等,是临安市最西部的也是最小的建制镇,杭徽公路穿镇而过,再往西5公里便是浙皖两省交界处的昱岭关,关西属安徽歙县地界,沿顺溪坞往南约7.5公里与淳安县接壤,西北和安徽绩溪县毗邻。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临安市境内,118°50′~119°12′,北纬30°01′~30°18′,属浙西与安徽省交界白际山脉北段的一部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是以主峰清凉缝而命名的,清凉峰海拔1784.4米,是临安最高峰,也是浙江省西北部的最高峰,保护区总面积10800hmm。保护区地史古老,地貌类型复杂,地处“江南古陆”的东端完整地保留着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资源和区系成分具有古老性、过度性、多样性、联系广泛及珍稀物种多、密度大等特点,是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难得的保存完好的物种基因库。最低点位于顺溪坞保护区域的双源桥,海拔396米,最点是龙塘山保护区域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全区海拔垂直跨度达1390米。本区主体山脊线海拔变动在1500-1787米,属中山地貌,但在上部有广阔的缓坡地和丘陵,其中低洼处还有沼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平流难进易出,暖平流易进难出,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地势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山脚至山顶年平均气温从15°C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呈抛物线变化,上下层降水少,中层降水多。清凉峰保护区处于浙西北天目山乌龙山中山丘陵黄红壤棕黄壤区,浙西北天目山中山丘陵黄红壤棕黄壤亚区。共有红壤、黄壤、棕黄壤、山地草甸土、红色石灰土5个土类,黄红壤等11个亚类,硅质黄红壤等15个土属。调查方法和路线
2.1 方法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采集标本,观察记录,标本压制与鉴定,查阅资料等。
路线
5月23日,顺溪村到顺溪草沙潭。
5月24日,顺溪村到顺溪坞直源。
5月25日,顺溪村到顺溪坞直源。
调查结果
3.1 总体情况
本次实习共采得235种标本, 经鉴定共有 209种,逮属于78科。其中蕨类植物共2科2种,裸子植物植物4科6种,被子植物72科201种(具体名单见附录二)。
3.2 专题调查植物—药用植物举例
3.2.1 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
所属科:紫萁科
别名:高脚贯众。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的草本地生蕨类植物。根茎块状,其上宿存多数已乾枯的叶柄基部;直立或倾立;不分歧,或偶有不定芽自基部生出。根发达,钻穿力与抓地力犟劲。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初生时红褐色并被有白色或淡褐色茸毛;丛生,分有三型:营养羽片翠绿色,无柄,广卵形,边缘有浅锯齿或无,光滑无毛或叶脉偶有柔毛;孢子羽片殆由孢子囊群所组成,子囊群丛集著生於小羽轴,孢子散尽後随之凋落;营养孢子羽片仅羽片部分边缘著生有孢子囊,孢子散出後仍可行营养机能;所有羽片与叶柄基部皆具关节,老化後会自该处断落。孢子绿色。
生态分布:产我国长江流域至南部各省,为我国暖温带、亚热带最常见的一种蕨类。北起山东(崂山),南达两广,东自海边,西迄云、贵、川西,向北至秦岭南坡。也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Houttuynia cordata Thuhb.)
所属科:三白草科
别名:蕺儿菜、折耳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