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论文与赋看贾谊人生态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政论文与赋看贾谊人生态度

由政论文与赋看贾谊人生态度   摘要:贾谊作为西汉著名的散文家,其政论文与赋在文学史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政论文与散文中也蕴含着贾谊不同的人生态度,通过对两种文体的对比,对贾   谊的精神作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贾谊,政论文,赋,人生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西汉作为继秦之后又一个统一的、强盛的帝国,其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广袤,都是前所未有的。处于这样一个上升的历史时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的知识分子们自然是充满豪迈情怀   ,对参与国家政治建设都有着极高的热情,除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政治家外,在文学上也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写出了许多出色的政论文,也成就了西汉独具风貌的的赋,为西汉逐步走向国   力强盛作出了贡献。这其中重要的作家之一便是贾谊。但他的政论文和赋在整体面貌上却呈现出很大的不同,从其中可以看出贾谊在面对不同环境是所呈现的不同人生态度与心境,从而更能深刻感受到   贾谊的文章何以会在文学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 政治命运始终对其精神态度有着巨大影响。   贾谊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政治道路始终起起伏伏,而这也使他在散文的创作中,形成使用不同文体表达不同情感的一面。他的政论文呈现出的精神面貌是积极昂扬向上的,而赋却略显消极,这两种不同   的精神状态随着其政治命运一直呈现在他的人生中。   西汉前期,采用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注重社会的休养生息。黄老思想实质上就是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结合,汉初在上层统治者的推动下,思想家对道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发挥,形成的全新思想   体系。表面是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但在实质上却是严守法家的基本立场,刑德结合,两手并用,并且认为真正的“大治”应该是君无为而臣有为。这种思想激励了很多士人积极入仕的态度,陆贾、贾   谊等的政论都有受到这种新思想深刻影响的痕迹,他们将激情与追求投入到政治的建设中,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奋斗,追求人生的不朽。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可以忍辱负   重,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正因为如此,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贾谊亦是如此,这种精神在贾谊的《过秦论》中有着鲜明体现   :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1](《贾谊集》)   即使是叙述秦始皇时候的事情的,贾谊也写得气势恢宏,语言上排布铺陈,极尽夸张和渲染,即使身处几千年之后的我们读此处,亦能感觉到秦人统一六国时的势不可挡。贾谊在叙述了秦国强大的原因   之后,亦指出了秦国经二世而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并且做了层层严谨的分析,说理透彻,言辞严谨、有说服力。不仅体现出了贾谊才华与思想,更体现出他对参与国家建设的积   极热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完全是一个踌躇满志、昂扬向前的人物形象。   但在贾谊的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贾谊。《吊屈原赋》是贾谊在赴任长沙王太傅的途中所作。《汉书?贾谊传》中记载:“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2]   贾谊本因学问渊博,“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受到文帝的赏识,召为太中大夫,可却因“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其经历与战国屈原是如此相似。在   赋的一开头,他就将自己的经历与屈原相联系: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汉书?贾谊传》)   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缥缥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深潜以自珍;??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   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汉书?贾谊传》)   这时的贾谊,完全没有在《过秦论》中表现出的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反而是消极、伤感,甚至产生出远离尘世去隐逸的念头。从这两种不同的文体所表达出的精神态度来看,外在环境的变化对贾谊的   情感影响甚大,人生往往是有多少的期望,才会在心中产生多少的残缺。正是因为在贾谊的心中,对于国家建设有着极大的抱负,才会在受挫后从充满斗志变为消极。这种人生态度的变化,在董仲舒、   司马迁身上都有明显体现。   二、外在价值的实现与内在追求之间的转换   贾谊的政论文中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