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 摘要: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关于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和归纳,阐述了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及其药动学过程的研究进展,为科学、合理的评价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体内行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黄酮类;药动学;代谢 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实验证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热门话题,因此了解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等信息,有助于了解黄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新药设计,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科学的评价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奠定基础。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和药动学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1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由于生物样品中含有大量的内源性物质且样品浓度低,所以对生物样品中的黄酮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时,都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达到排除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富集被测组分满足仪器检测灵敏度的目的。目前对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蛋白沉淀、液-液萃取和液-固萃取等。 1.1蛋白沉淀生物样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它们能够结合药物,因此对于某些药物的测定,必须先将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游离之后再做进一步处理[1]。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用甲醇、乙醇、乙腈等常见的蛋白沉淀剂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马国等[2]测定大鼠血浆中山楂叶总黄酮的两个主要有效成分的浓度时,采用甲醇直接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进样分析。沉淀蛋白直接进样虽然方法简单,但需要沉淀剂对样品和内标有较高的溶解度。现大部分情况是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吹干,溶剂复溶进样。齐悦[3]等研究委陵菜黄酮在大鼠体内的经时过程时,生物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复溶后进样测定。 1.2液-液萃取液-液萃取一般用于提取亲脂性成分,而生物样品中含有的大多数内源性杂质是强极性的水溶性物质。因而可以根据被测组分的极性来选择有机溶剂,被测组分极性较小时,应选择极性相对较弱的溶剂,如正己烷等;被测组分极性较强一般选用二氯甲烷、丙酮等。孟繁华等[4]测定比格犬血浆中淫羊霍苷元浓度时,考察了蛋白沉淀、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等样品处理方法,发现用液-液萃取法处理样品时能获得较高且稳定的提取回收率。其用血浆样品,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涡流混合离心后,分取有机相吹干,复溶后进样分析。 1.3固-相萃取固-相萃取适合生物样品中被测定组分的富集,是目前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之一。测定大鼠血浆中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异鼠李素的浓度时,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是样品过已活化好的迪玛C18萃取小柱,先用1mL水冲洗,再以1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因此原形药物的浓度很低,测定体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时,多以酶水解后,再进行处理分析。张颖[5]在测定血浆中银杏黄酮含量时,取血样,加入葡萄糖醛酸水解酶,37℃震荡水浴下水解30min,涡旋后高速离心,上清液吹干,流动相溶解进样分析。 2检测方法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是HPLC,根据检测器的不同大致分为HPLC-UV、HPLC-ECD等。何秀琼[6]等研究大鼠灌胃黄芩素后,采用HPLC-UV法,检测波长276nm,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原型药物和酶解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结果显示灌胃给药黄芩素后首过效应严重,大部分在体内被代谢成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物。张颖等[5]将血浆样品经葡萄糖醛酸苷水解酶水解后,采用HPLC-ECD同时分析大鼠血浆样品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柰酚。结果最低检测浓度达到0.5ng/ml。近年由于串联质谱技术的广泛应用,LC-MSn联用技术已逐步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内分析。王少敏等[7]首次采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槐角苷和苷元染料木素的血药浓度,定量下限达1ng/ml。随着UPLC的推广,分析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黄勇等[8]采用UPLC-MS/MS同时测定家兔血浆中复方荭草冻干粉针的6个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样品分析时间仅为3.5min。结果显示,该方法快速、灵敏。 3药动学过程研究 3.1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弱酸性,已发现某些黄酮苷元可以经胃部吸收。刘太明等[9]采用了在体胃吸收实验,研究了黄芩苷及黄芩素在胃内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黄芩苷和黄芩素在胃内的吸收率分别为 8.05%和34.53%。说明在胃中黄芩素的吸收程度明显优于黄芩苷。袁勇等[10]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田蓟苷和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黄酮类化合物经过胃和小肠被选择性吸收后,未被吸收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代谢物还可被大肠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