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农业心理文化在汉字中折射
古代农业心理文化在汉字中折射 内容摘要:汉字是汉民族的视觉符号系统,它记录和反映着古代历史文化信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汉字的形与义折射着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农业心理文化信息:神物崇拜心理、天地人整体思维、阴阳五行思想等。 关键词:汉字 农业 心理文化 心理文化也称精神文化,它指的是“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等等。”①农业心理文化简而言之即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农业有关的思想意识与观念等。语言是人类思维认知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来传递认知世界的成果,心理文化就是认知成果之一。语言作为心理文化的符号化载体,它记录和体现着心理文化。由于语言的声音信息难以保存和远距离传送,因此文字以语言代码的形式传递着心理文化信息。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先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不断思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农业心理意识,人们把这种农业心理意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透过文字的形和义,我们便能认知古人的农业心理世界。 一.神物崇拜心理 (1)社。甲骨文“社”写作,金文写作。从甲骨文形体看,“社”字像一堆土的形象。金文“社”字左边是“示”,右边是“土”上生“木”的形象,这一形象暗示土地具有吐生万物的功能。《说文?示部》:“社,地主也。”“地主”也就是土地之神的神主。《淮南子?齐俗》:“殷人之礼,其社用石。”高诱注:“以石为社主也。”“社”字的本义即土地神的神主。 (2)?。《说文?示部》:“?,地?,提出万物者也。从示,氏声。”《吕氏春秋?季冬》:“天地之神?。”高诱注:“天神曰神,地神曰?。”“?”即提引发生万事万物的神。 土地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人们立足依附的平台,同时也是人们解决吃穿问题所依靠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人对土地有着强烈的依赖之情,并通过想象“制造”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土地之神。当然,古人崇拜土地的心理意识不仅源于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同样也源于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古人除了对土地之神顶礼膜拜外,同时也十分敬畏。每当发生与土地相关的自然灾害时,古人便认为是自己的行为惹怒了主宰土地的神灵。因此,定期举行祭祀仪式,慰藉土地之神,方能免除灾祸,得享恩泽。直到今天,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祭拜土地之神的风俗,这既是古代遗风的传承,同时也是神灵崇拜心理的驱动。 (3)稷。《说文?禾部》:“稷,也。五谷之长。”邵晋涵在《尔雅正义》中指出:“《说文》所谓‘五谷之长’,以先种为长也。”即稷是五谷中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因而被视为“五谷之长”。“稷”本指一种农作物,引申指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进一步引申又可指五谷之神。尽管许慎在解释“稷”字时并未提及谷神,但从文献记载来看,上古时期人们已经将稷尊奉为神灵了。例如《汉书?郊祀志上》记载:“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祠稷以羊彘。” 中国古代存在两位谷神,即烈山氏的儿子“柱”和周的始祖“弃”。由于“柱”和“弃”都擅长种植庄稼,功劳卓著,因此先民就用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稷”来给他们命名:“柱”被称为“稷”,“弃”被称为“后稷”。“柱”与“弃”在古代之所以都被视为“谷神”,除了两位农官功劳甚大的原因之外,也可能与先民的神灵崇拜心理有关。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相应的神灵主宰,而“百谷”则由“谷神”掌管。只有祭拜“谷神”,方能谷物不绝。先民相信“百谷之神”的存在并予以祭祀,实际上也折射出中国古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农业心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人类要维持生命,就必须依靠粮食。《墨子?七患》:“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 (4)牛。甲骨文“牛”写为,金文写为。从甲骨文字形看,“牛”字最上面的弯曲符号像牛的两只角,牛角之下是牛的两只耳朵,整个字像一颗牛头的形象。金文“牛”与甲骨文相比,变化不大。《说文?牛部》:“牛,大牲也……”“牛”字的本义即指牛这种动物。 (5)物。《说文?牛部》:“物,万物也。牛为大物……”依许慎的训释,“物”字造字之初的意义当为万物。然而,许多学者并不赞同许慎所说解的意义。董莲池先生在《说文解字考证》中引用裘锡圭先生对“物”字的看法,即“物”是由“勿牛”合文演变而成。董先生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并指出“物”字造字之初的意义应指杂色牛。②在此,我们认同董先生的看法。所谓“杂色牛”,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花色牛”。“万物”应该属于“物”字的引申义,而并非“物”字造字之初的意义。 许慎在训释“牛”字以及“物”字时都用到了“大”字。“大”字的本义为“大小”之“大”,引申指在体积、力量、重要性等方面超过所比对象或指品德高尚等。在牲畜之中,牛就体型而言的确可以称为大牲或大物。但我们认为,许氏之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