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海外信托.docVIP

丰富多彩海外信托.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丰富多彩海外信托

丰富多彩海外信托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财产管理制度,信托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运用,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均把财富交给专业的信托机构来管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信托投资逐渐也成为财富人士首选的理财方式之一。   然而,在国内,信托只是一种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的短期投资行为,但在海外,信托的功能则更为丰富精彩。      公益信托是本色      英国是信托业的鼻祖。作为一种转移与管理财产的制度,信托起源于中世纪的英国,随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得以迅速发展。在美国,信托适用的范围极广,领域甚宽,只要不违反法律及公共政策,可由当事人依据不同的目的创设各种信托,如教育信托、自由裁量信托、信用信托、慈善信托等等。   不过任凭信托如何海阔天空地发展,信托在它的鼻祖地始终没有脱离其本色。历史上,英国人就习惯于死后将财产捐献给社会,以弘扬宗教精神;现实制度中,英国也对公益性质的信托采用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人们将财产捐献于公益事业。如今,随着公益慈善活动在全球富人家族中的愈发流行,出于救济贫困、救助灾民、扶助残疾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发展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而设立的各类公益信托(亦称慈善信托)也随之盛行全球。我国近年来也尝试着推出一些公益信托产品,如华润信托推出的爱心传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   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多次荣登美国慈善榜首。1999年,比尔?盖茨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他为改善贫穷国家的卫生保健,建立了170亿美元的基金会,并且规定每年必须捐赠其全部财产的5%。到2003年,盖茨和他的妻子已经为这个基金会投入了256亿美元,占到他们现有财产的6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基金会。2005年,美国第二富翁巴菲特也决定将300多亿美元的财产捐入该基金会。2008年,比尔?盖茨又决定将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赠给慈善基金,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如今,盖茨基金会关注面涉及艾滋病、结核病及非洲等落后地区,其项目已推出了多个慈善信托基金,惠及美国各州和世界各地。如今年4月,该基金会与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和韩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财政部共同推出一项全球信托基金,以帮助全球最贫困的农民种植更多作物和赚更多钱,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及其国家)摆脱饥饿和贫困。   除了富翁们一掷千金地成立公益信托来扶贫济困外,明星们也开始身体力行。近5年来,贝克汉姆与辣妹维多利亚已经通过其共同创建的“维多利亚大卫?贝克汉姆慈善信托基金”向儿童捐赠超过100万英镑,成为英国名人热衷慈善事业的“大户”,其支持的慈善项目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残疾儿童基金会等相关组织的儿童援助项目。      遗产信托是主流      虽然公益信托是信托的本色,但就全球而言,财产继承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利用信托的重要动因。换言之,遗产信托是当代信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却往往会在财产的主人过继后引发争夺财产的大战。其中最著名的可能要数龚如心遗产案。龚如心生前与其家翁王廷歆曾就丈夫王德辉遗产展开过长达8年的诉讼,这宗“世纪争产案”在2005年最后由香港终审法院裁定龚如心胜诉。孰料,两年刚过,龚如心病逝,留下近千亿港元财产,围绕她的遗产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商人陈振聪指自己持有龚如心2006年签署的一份遗嘱,并称其为龚如心遗产的“唯一继承人”;而由龚如心胞弟主持的华懋慈善基金则持有龚如心2002年签署的遗嘱,该遗嘱声明将绝大部分遗产拨入华懋慈善基金。直到2009年5月,龚如心遗产争夺案才终于尘埃落定。   无独有偶,香港大屿山昂坪莲池寺第二任主持圆行法师1989年圆寂后,遗下近2800万港元资产,在去世前一年就决定成立慈善信托基金弘扬佛法,由于种种原因未果。自其1989年圆寂后,因多名弟子争夺遗产,计划一直搁置。   以上案例均表明一个事实:如果龚如心和圆行法师在世时就设立一个遗产信托,不仅其去世后免去了众多的纠纷,而且遗产的用途能完全执行其遗愿。   相比较而言,“肥肥”沈殿霞就英明得多。2007年10月,“肥肥”大病入院后,她已经秘密订立信托书,将名下近亿元资产转以信托基金方式运作,并交由合法的信托人管理,一旦她不在人世,女儿郑欣宜面对任何资产运用和工作等大事,最后决定都要有信托人负责审批、协助。为此,她确立了几位遗产管理人,前夫郑少秋是首选,其他人选包括陈淑芬、肥肥大姐和好友张彻太太。如此这番,可以避免阅世未深的女儿可能被他人所骗,保障了欣宜的未来生活。   难怪遗产信托在海外常被形容是遗产委托人从坟墓中伸出来的手,可以在死后继续按其遗愿操控信托资产的安排,可以规定给后世子孙的奖助学金、创业辅导金或弱势子孙生活补助金。   事实上,除了能保障自己的后代过上好日子,委托人还能通过遗产信托避免继承人因生活奢靡或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