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慕尼黑狂欢节的前世今生看德国文化风俗中的规范
摘要:法规和规范不只存在于法律体系中,比如在人们认为离自己较为遥远的法庭上或者法律条文里。实际上,它们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总是按照社会规范或者普遍的道德观念行事,从这个角度看,法规和规范对我们日常生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历史档案研究法探究德国慕尼黑狂欢节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寻找日常生活文化中规范的影子及其对文化风俗的影响。
关键词:日常生活文化;规范;风俗;狂欢节;狂欢化
前言
如果我们要从文化风俗中寻找法规和规范的影子,就必须先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德国民俗学者Andreas C. Bimmer在其研究中提到,风俗这个概念涵盖了被制约的社会生活中宽广的方方面面,有各种各样的文化体现。“如游行,民间节日,家庭习俗,工作习俗,教会以及年历上各种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甚至团体和协会风俗都可以视为其一部分。”[1] 他认为风俗首先应属于社会范畴。无论是一个机器(具体化的物质文化)还是一首歌(精神文化的产物)都关系到特定的社会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德语中的“Sitte”和“Brauch”在很长时间里都被视为是同义词(Sitte既有同Brauch一词风俗的含义,也具有合乎文明社会的礼仪,社会道德等义)。二战后“社会监督、社会约束、社会等级制度”被视为这两个词的功能部分,偏离了“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风俗”的原本意义。笔者认为值得一提且非常有趣的是,曾有德国学者提出“Sitte“这个概念可以被“Norm(准则、规范)”取代,继而被理解为重复情境下的行为要求(Verhaltensforderung für wiederkehrende Situationen);而“Brauch”一词被视为规范下具体的行为典范(konkrete Handlungsmuster, die den Normen zugeordnet)。虽然这样的理论稍显极端,偏离了传统民俗学观点赋予这两词的温和的意义。但至少也说明了一点,即风俗一直都被捆绑于一定的规范之下,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甚至常有将“Brauch”和“Norm”混淆的错觉。有哪些风俗习惯被规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哪些甚至写入了法律书籍?笔者将以狂欢节为例,探究慕尼黑狂欢节的发源过程中突显的规范,以此来证实规范对风俗的影响。此外也将对当今新兴的狂欢节形式进行思考。
一、慕尼黑狂欢节历史中的法规和规范
(一)狂欢节的日期
狂欢节的日期取决于复活节。复活节是西方非常重要的宗教节日。但其时间每年有异,因为复活节的日期被定为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从7世纪初起复活节前40天的斋戒日(去除周日)一直是以圣灰星期三为起点。有些人认为,狂欢节是从11月11日的11点开始(如盛名的科隆狂欢节),而人们真正庆祝狂欢节的时间主要是在2月。整个2月都可以被视为狂欢节,直到圣灰星期三这天结束。
整个欧洲的狂欢节有着共同的起源,因此庆祝日期和庆祝形式大体一致,但因受本国文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在西班牙有一项特别的活动名为“沙丁鱼葬礼”:它象征了人与灾难诀别。仪式时,女人们穿丧服;男人们戴大礼帽,穿披风。送葬队伍以载着彩色金属片制作的各式沙丁鱼模型和标着鱼牌的卡车为先导,后面则是一群又哭又笑,叫着喊着的男女老少。行进中,不时地有人从卡车上向路人散发糖果和饮料。抵达“墓地”后,人们嚎啕、悲戚,把盛装着象征不吉的沙丁鱼小棺木埋人地下。随即又满脸笑容地四周跳舞、唱歌。
(二)德语Fasching(狂?g节)一词的起源
在德语中,狂欢节主要有三个名字,分别为Fasching,Fasnacht和Karneval。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地域上。Karneval主要指莱茵地区的狂欢节,如著名的科隆狂欢节。普遍猜测该词是由中古拉丁语“Carnele”衍生而来,有“Fleisch,lebe wohl(肉,庄严的告别语-再见)”之意。Fasnacht主要针对黑森、巴登符腾堡州、拜仁-施瓦本及弗兰肯等地的狂欢节,该词是源于古高地德语中的fasta(Fastenzeit) 和naht(Nacht, Vorabend)的复合词,本意仅指基督教四旬斋节开始的前一天。随着狂欢节的发展,庆祝的高潮主要在四旬斋节的前一周,即狂欢周(包括玫瑰星期一、圣灰星期三、女人狂欢节等),因此Fasnacht的词意演变为四旬斋期的前一周。Fasching主要用于老拜仁东部、萨克森、勃兰登堡地区。最初是以vaschanc 和 vaschang的形式在高地德语中出现。意为Fastenschank,指在当时有很多清规戒律的四旬斋节前最后的酒精饮料。[5]
慕尼黑人狂热于庆祝狂欢节。慕尼黑狂欢节的发展可以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本硕博联动创新训练计划.doc
- 2019版高考数学(文)新课堂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第六章第2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ppt
- 奔流作家研修班学员心声.doc
- 2019版高考数学(文)新课堂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第六章第4讲简单的线性规划.ppt
- 逼女儿出国拆散男友,“玷污”亲情走上不归路.doc
- 2019版高考数学(文)新课堂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第七章第1讲直线的方程.ppt
- 2019版高考数学(文)新课堂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第六章第3讲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ppt
- 比较法视阈下流域生态补偿的路径选择.doc
- 2019版高考数学(文)新课堂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第七章第2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ppt
- 2019版高考数学(文)新课堂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第七章第3讲圆的方程.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