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宋代的“大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说宋代的“大臣”   “大臣”一词频繁的出现于宋人的言说之中,其含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常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综观宋代文献,“大臣”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有三种含义:对上层朝官的泛称、特指正副宰相和正副枢相(即“宰执”)、儒家理想中的能够辅佐君主实现大治的士大夫官僚,试分疏如下:   一、泛称上层朝官   大中祥符八年(1015)九月御史中丞冯拯上言:“皇城副使焦守节缘坐免官,虽逢赦宥,未蒙任用。望特降恩旨甄?N。”真宗说:“拯执宪大臣,宜谨所举。守节常人,何须此奏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五,大中祥符八年九月庚戌,中华书局,2004,1949页)   司马光在《等分职任差遣札子》中说:“提点刑狱以上,伏乞陛下与执政大臣亲加详择;其知州以下委之审官院;幕职以下委之流内铨。”(《温国文正公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叶适在《荐举》中说:“大吏或以举其才则朝廷信而用之,拔于常调,此荐举之正也。然此有司之事,执政大臣之所当请而后行。”(《水心先生文集》卷三,四部丛刊本)   又尹洙在《乞便殿延对两府大臣议边事》中说:“臣欲乞每五日后殿进呈公事罢,别于便殿延对两府执政大臣参议边事。”(《河南先生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魏了翁在《谕储蓄人才》中说:“望陛下敕谕两府大臣,广思博采天下贤才以应万务,无使临事仓卒有乏才之叹,则社稷之福。”(《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文集二十二?进故事,四部丛刊本)   又苏洵在《上韩舍人书》中说:“君侯(韩绛)为两制大臣,岂欲见一闲布衣与之论闲事邪。此洵所以不敢遽见也。”(《嘉佑集》卷十一,四部丛刊本)郭逵劝降保州城叛卒时说:“使两制大臣奉诏书来谕汝,汝尚疑之,岂有诏书而不信邪?两制大臣而为妄诞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四,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89,70页)   以上诸人言说中所谓“大臣”乃是泛称,须在其前冠以“执政”、“执宪”、“两府”、“两制”等定语方能特指某类官僚。宋代执政(中书门下、枢密院正副长官)、执宪(御史台实际长官)者之品阶崇高自不必说,而得以执掌诏命者也必位列清望,所以以上言说中的“大臣”是对上层朝官的泛称。   又《隆平集》:“(寇)准请间曰:‘丁谓佞人也,不可辅少主,愿择方正大臣羽翼太子’,上然之。准因命杨亿草太子监国制,且进亿以代谓。”(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据《宋史?杨亿传》,其时杨亿的官职为秘书监、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元?v元年(1086)十一月侍御史王岩叟上言:“祖宗以来,擢用大臣,须取老练民事之人,未尝轻进一全不经历亲民者为侍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九十二,元佑元年十一月戊寅, 9525页)按宋元丰官制,侍从指两省职事官在起居郎、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职事官侍郎以上,诸司文职事官在秘书监以上,或他官加翰林学士、诸阁待制以上“职”者。(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664页)则以上的“大臣”亦是泛称上层朝官。   又王?栽诩鞘霰彼味饕裰?滥时说:“大抵皆公卿大臣牵于人情而不可拒者,积日累月不可数计。”(《燕翼贻谋录》卷四,唐宋笔记史料丛刊本,中华书局,1981,40页)刘克庄在《季镛除将作监制》中说:“昔汉褒龚遂,召拜水衡,今缮监,盖古大臣,班高而职清,卿从之储也。”(《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十,四部丛刊本)以上的“大臣”或与“公卿”对举,或形容清要的卿、监之职,同样用于泛称上层朝官。   这里所说的上层朝官是包括武官的,有些学者认为宋代的“大臣”专就士大夫文臣而言,而事实上宋人也以这一称呼代指阶高职重的武官,附论如下:   《宋会要辑稿?礼五九》“册命大臣”条:“凡参知政事、宣徽使、枢密副使、大两省、两制、秘书监、上将军、观察使以上,其授官告、敕牒,皆拜?任璧赣诘蠲畔隆!保?1670页)《宋史?职官志二》“翰林学士院”条:“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赐大臣太中大夫、观察使以上,用批答及诏书。”(中华书局,1977, 3811页)按宋官制,上将军为武官“环卫”官阶(《宋代官制辞典》,429、433、436页),观察使为武官“正任”第二阶(参看《宋代官制辞典》,580页)。则以上“大臣”乃是对上层文武朝官的泛称。   又田况《儒林公议》:“自朱梁至郭周五十余年,凡五易姓,天下无定主。文武大臣朝比肩,暮北面,忠义之风荡然矣。”(卷上)沈括《梦溪笔谈》:“大吉者,冬至之气,小往大来,君子道长,大人之吉也,故主文武大臣之事。”(卷七,四部丛刊本)田、沈二人所谓之大臣显然包含武臣。   又王禹??《五哀诗序》:“予读杜工部《八哀诗》,唯郑广文、苏司业名位仅不显者,余多将相大臣,立功垂裕无所哀矣。”(《小畜集》卷四,四部丛刊本)王安石《上杜学士书》:“河北又天下之重处,左河右山,强国之与邻列,而为藩者皆将相大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