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诗文分析-analysis of tan sitongs poems and essays.docx

谭嗣同诗文分析-analysis of tan sitongs poems and essays.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谭嗣同诗文分析-analysis of tan sitongs poems and essays

曾贤兆:谭嗣同诗文研究 曾贤兆:谭嗣同诗文研究 PAGE PAGE 10 引 言 一、选题依据、研究价值及意义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维新志士,也是近代文学革新运 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一位颇具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历史人物。他的的救国 救民的改革方案和冲决罗网的革新精神永远为世人称颂;他的哲人气质、思辨能 力和学术见解永远值得学者去钻研,他的高尚人格和道德风范,将为一代又一代 的后来者所提倡。历史人物这种不朽的魅力,使谭嗣同研究具有了某种永恒的意 义①。而他的诗歌和散文创作,更是构成其不朽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谭嗣同现存诗作 200 余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诗作于其 30 岁前,感情 真挚,气势豪迈,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另一类诗作于 30 岁后,受时代 思潮影响,将新学思想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在散文创作方面,谭嗣同最初学桐城 派,后来打破了桐城派古文的框架,形成了一种句法严谨、内容充实、语言简练 的散文风格,并且极力推崇“报章文体”,为散文向通俗化、社会化发展做出了 贡献。他生活和创作的年代处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时期,在中国近代文学史 上属于第二个发展阶段(1873—1905)。将谭嗣同的文学创作放在这个特殊的历 史时期来探究和总结,对于全面认识谭嗣同的文学创作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古今演 变历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杰出的思想家和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 地位及贡献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文学家的谭嗣同及其相关研究 比较单薄。自从谭嗣同为维新变法慷慨就义之后,人们对他的诗文创作也有研究, 但是不多。梁启超《饮冰室诗话》认为谭嗣同的新学诗不如其旧学诗,主要是因 为谭嗣同三十岁以前的诗歌作品能“独辟新界而渊含古声”② ,三十岁以后的新 学之诗“颇喜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③ ;胡适在《近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指 出了“谭嗣同、梁启超一派的议论文章”在中国文学近代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同 时也认为谭嗣同的哲学著作《仁学》在文学方面也有代表时代的价值;而谭嗣同 在《三十自纪》中对自己文章的渊源也作了简单的介绍。在这之后的研究大多从 ① 李喜所《百年谭嗣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社会科学》2001 年第 1 期。 ②《饮冰室诗话》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 页。 ③《饮冰室诗话》六〇,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48 页。 上述观点衍变而来。在对谭嗣同诗文创作的研究方面,前辈学者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也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需要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探究。 另外,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在甘肃任职。而在谭嗣同短暂而富于传奇色彩 的一生中,随父宦游,曾数次到过甘肃,并留下了很多作品。从地域文学和弘扬 甘肃本土文化的角度对这部分作品进行研究,对于甘肃近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二、谭嗣同诗文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自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谭嗣同在南京刊印《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四 种》以来,他的诗文作品进入文学史视野已经一个多世纪。而谭嗣同在戊戌变法 (1898)中遇难之后,因为其冲决罗网的思想和捐躯赴难的赤子之心,对他的哲 学思想和诗文创作的研究逐渐增多。相比之下,对后者的研究相对薄弱,但仍然 产生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纵观一百多年来对谭嗣同诗文的研究史和接受史,呈现 出一个总的特点,即政治宣传多于学术探讨。从研究历程来看,大体上分为以下 几个阶段。 (一)拓荒期:戊戌变法失败到五四以前 这一时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成果,也奠定了整个二十世纪谭嗣同诗文研究 的基调,以后的研究几乎难以超越这一阶段诸学者的窠臼。 自从谭嗣同在北京英勇就义,对他的遗作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数研究都是 因为谭嗣同激进的思想、冲决罗网的勇气以及以身殉道的大无畏精神的激荡,更 因为民族国家危难当头,对于这种精神及人格的呼唤。多数研究者从这一需要出 发,得出了影响深远的结论,但是离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尚有距离,多数人只 是利用对谭嗣同及其著作的研究服务于其政治需要,特点是“六经注我”。最典 型的是梁启超的《谭嗣同传》,他比较客观地论述了谭嗣同的生平和思想,但是 他将谭嗣同完全纳入了他的改良主义的政治框架之中。这一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 背景,对谭嗣同的著作并没有全面的研究,而是带有很浓厚的功利色彩,即服务 于民族、国家的需要各取所需。陈天华、邹容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对谭嗣同作了大 量的宣传。在 1910 年,上海还出版了《章谭合钞》,将谭嗣同与章太炎放在一起, 旨在强调谭嗣同与革命党的一致性。1917 年,上海文明书局排印《谭浏阳全集》, 但是资料很不全面。这些研究并非单纯的诗文研究,但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对谭嗣 同诗文研究有较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专门从文学角度对谭嗣同遗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主要有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