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d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影响
Cd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影响
摘要: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材,通过室内培养皿萌发培养法,探讨了不同程度Cd污染(Cd2+浓度分别为0、10、20、40、60 mg/L)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发早期,各浓度Cd2+处理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没有显著影响,但随Cd2+浓度的提高,种子内淀粉酶活性显著(P0.05)下降。Cd对小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胚根和胚芽突出种皮以后植株的早期生长阶段,随Cd2+浓度提高,幼苗MDA积累量不断增加,说明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Cd对叶绿素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Cd2+浓度为10 mg/L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Cd2+浓度≥40 mg/L时,叶绿素总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随Cd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根长、苗高和植株总干重显著(P0.05)降低,小麦生长受到抑制,且以浓度 ≥40 mg/L时抑制程度加重。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d污染;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496-04
近年来,土壤-植物-食品系统中Cd污染问题日益严峻。Cd因其生物毒性大又极易被植物吸收而成为环境污染中最为危险的5种物质之一,较低质量浓度就能对动植物产生毒害[1]。此外,Cd污染不可逆,植物积累的Cd很容易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或动物,并会引起生物放大作用致使人体内Cd浓度远远超过环境浓度,最终不仅使经济受到影响,而且人类健康也受到很大威胁[2]。在生物体内,Cd是非必需元素,不参与生物体内的结构组成及代谢活动,但是特别容易被植物体吸收,对植物有极强的毒害作用[3]。大量研究表明,Cd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危害很大,可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而干扰植物体内碳代谢以及水分和无机养分的吸收与转化[4-6]。
近年来,由于污水灌溉、含Cd增肥物料(污泥、粉煤灰等)使用等原因,世界范围内农田Cd污染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Cd污染农田面积达到28万hm2,威胁着农作物安全[7]。作物种子萌发及萌发时期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其后续的生长和生物产量,因此研究作物种子在萌发阶段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表明,Cd胁迫使小麦幼苗出现生长迟缓、褪绿等中毒症状,最终导致产量大幅降低[8],但是关于Cd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以小麦为供试材料,探讨Cd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生理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邯617,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提供,经测试,其发芽率大于90%。试验前,精选饱满的供试种子,以10%的H2O2溶液浸泡消毒30 min,弃表层漂浮种子,用无菌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用滤纸将水吸干,待用。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Cd2+(以CdSO4形式加入)溶液浓度处理,分别为0、10、20、40和60 mg/L,每个处理5次重复。选取直径为15 cm的培养皿,皿内以双层滤纸作为发芽床,将培养皿灭菌处理后,加入配好的不同浓度Cd2+溶液,每皿15 mL,将消毒后的小麦种子接种于滤纸上,每皿40粒,摆放均匀,盖好上盖。最后将各组培养皿放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期间温度为(20±1) ℃、光照时间为16 h/d。培养期间每天用称重法加去离子水保持恒重。试验周期为10 d,接种后第五天取走上盖以保证萌发幼苗正常生长。
1.3 测定指标
1.3.1 种子萌发情况的测定 接种后,每隔24 h记录1次种子的发芽数(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度达到种子一半即认为种子已经发芽),第二天统计发芽势、第四天统计发芽率,并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发芽势=2 d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全部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率=4 d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全部供试种子数×100%
1.3.2 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Cd2+处理后第二天,对各处理小麦种子进行随机取样,每个处理取3个混合样品,参照文献[9]对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
1.3.3 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处理后10 d,对各处理小麦幼苗的叶片进行随机取样(每皿保留10株完整植株以备生物量的测定),每个处理取3个混合样品,采用文献[10]的方法进行MDA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3.4 小麦幼苗生物量的测定 对各处理未进行破坏性取样的小麦植株进行生物量测定。首先,测定苗高和根长,然后,将植株冲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BL教学法与TBL教学法用于冠脉CT影像教学中效果分析.doc
- C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运用.doc
- CBL教学法在推拿治疗学临床教学中效果研究.doc
- CBL教学法在牙周病学本科临床见习中应用.doc
- 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见习中应用.doc
- CBL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体会.doc
- CBL神经影像教学在5年制医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doc
- CBL结合PBL模式在皮肤性病科临床教学中初探.doc
- CBL联合ESP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和体会.doc
- CBL结合PBL模式在重症医学科研究生教学中应用.doc
- Cd胁迫对受驯莱茵衣藻影响非损伤微测初步研究.doc
- Ce0.8Gd0.2O1.9CCo3O4复合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doc
- CEAAFPCA50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doc
- CEACA19―9CA72―4在晚期胃癌化疗疗效评价中临床意义.doc
- CEACA72―4在结直肠癌中应用价值探讨.doc
- CEACYFRA21―1NSE等在肺癌诊治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doc
- CEANSECF211联合检测及肺活检对胸腔积液诊断价值.doc
- 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doc
- CEANSECA125联合检测用于肺癌诊断中相关效果分析.doc
- CEANSECYFRA21―1在肺癌临床分期及治疗后水平变化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