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查特莱夫人情人与死水微澜比较研究
查特莱夫人情人与死水微澜比较研究
【摘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死水微澜》看似有相同的主题,但是经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产生于不同语言背景中的这两部作品,它们的主题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主要是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和受到的文化熏陶的差异所造成的。
【关键词】《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死水微澜》;主题;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44-02
作者简介:金红卫(1982.5-),男,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戴维 #8226;赫伯特#8226;劳伦斯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大胆的笔触描写性爱来反映工业社会下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追求,《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就是劳伦斯这类书中的代表。虽然出版初期被列为禁书,但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喜欢这部小说。几乎同时期,中国作家李?氯朔⒈砹恕端浪?微澜》。这部作品也是关于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即妻子与丈夫和妻子与情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两者都是通过妻子与情人对性爱的大胆渴望与追求,不仅表现出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人性的呼唤与复归,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类与命运的抗争。但是,我们发现,这两部作品在不约而同地表达相似主题的情况下,还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魅力。两位作者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所处的文化氛围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 社会历史环境的差异
劳伦斯生活和创作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此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也充分暴露。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不但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安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摧残了人性,使人类的肉体与精神发生了扭曲,走向死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劳伦斯指出:“要活着,要做活人,要做完整的活人,这才是关键。…在小说中,你能明白无误地看到,当男人死了时,女人也萎蔫了。假如你愿意,你可以培养出一种求生的本能,而不必去编造一套是非善恶的理论。”劳伦斯通过《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向人们展现的正是这种思想:死气沉沉活着的克利福德,压抑中变得呆滞的康妮,都使读者对人性扭曲状态警醒,从而激励人们对回归人的自然本性进行不懈地追求。
与劳伦斯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李?氯耍?却有着与他大相径庭的社会背景。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更加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而李劫人创作的本意就是要如实地呈现当时的社会状况,给时人及后人以警醒。正如郭沫若在《中国左拉之待望》中评价道:“作者似乎是可以称为一位健全的写实主义者。”他把社会的现实紧握着,丝毫也不肯放松,尽管也在描写黑暗面,尽管也在刻画性行为,但他有他一贯的正义感和进化观,他的作品的伦理的比重似乎是在其艺术的比重之上。并且“精公实在值得人佩服。他有那样的成绩,而他‘到处遇见的只是冷酷,残忍,麻木,阴险,仇视’。然而,他却并不因而流于死心塌地的‘失望’。他是敢然地屹立了起来。在‘死水’中搅起了‘微澜’,在‘大波’前唤起了‘暴风雨’。这毅力!这实在是足以令人佩服的。”可见,李劫人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被郭沫若称为“小说的近代史”,至少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他用“一贯的正义感和进化观”,紧握时代的脉搏,不仅把周围社会中的阴暗面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要从“失望中”找出希望,使人们在光明中继续前进。
2 中西文化的差异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两位作者,他们对妇女地位的认识是不同的。从中国的古代社会开始,男女两性就是不平等的,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处于从属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从来就不能够有自己的生活,她们的幸福和快乐是男人给与的,她们的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是男人规定的。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唯有在男性的庇护下生存。在爱情上,女性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更不用说什么自由恋爱了。待嫁闺中的女子靠“父母之命,媒婆之言”来选择夫君,一旦出嫁就得遵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婚姻对女子来说显得是如此重要: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妇女追求独立的意识才开始觉醒,自由恋爱是作为追求个人幸福和独立的象征而被提倡的。邓幺姑正是生活在清末民初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传统的爱情观是将爱情作为女性生存的手段。同时,邓幺姑又敢于追求爱情,公然与丈夫的表哥罗歪嘴通奸,并且他们的行为得到她丈夫的许可,这在中国旧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邓幺姑的觉醒还是朦胧的,在现实面前她最后不得不妥协,仍然把婚姻作为生存的手段。
在西方古罗马时期,女性也是男人的附庸,她们可以被当作商品进行交换。但是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要比中国早得多。十五世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