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雅疏证声训研究
                    广雅疏证声训研究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中国古代的声训,兴起于先秦,如《易经》。到汉代,声训大行于世,如董仲书的《春秋繁露》、班固的《白虎通义》中都大量运用了声训。汉代杰出训诂学家郑玄也多用声训。东汉刘熙的《释名》,更是自觉地运用了声训系统探求词语的语源义。宋代又出现“右文说”,为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却没有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清代训诂学家将声训推向更高发展阶段,并出现一批集大成者。王念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广雅疏证》立足声训考释词义,多有创见,较少有主观臆测,代表了清代声训的高水平。他使声训成为语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继承了戴震“因声求义”的主张,采用了清代发达的古音学,采用以声音通训诂的方法,对《广雅》进行了科学整理。《疏证》的问世,阐发了《广雅》训诂方面的奥蕴。无论从训释对象范围上,还是从其数量上说,《疏证》所用声训都是极其客观的。《疏证》不仅引证刘熙《释名》共达三四百处之多,本身又有声训三百五十余条,数量实为惊人,简直可以成为一部新《释名》。 
  1.王氏的声训理论 
  王念孙在“训诂之旨,本于声音”这一总理论的指导下,创立了“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的训诂方法。他成功的运用了“以声求义”这一原则解释了众多经典中的疑难词语,结论往往发前人之所未见,而且令人信服。 
  就“古音以求古义”,就是要人们注意语音的发展。如《释诂》“好也”条:“女畜者,《说文》‘女畜,媚也。’‘媚,说也。’故媚好谓之畜,相悦亦谓之畜,又谓之好。《孟子?梁惠王篇》:‘畜君者,好君也。’本承上君臣相悦而言,故赵岐注云:‘言臣说君谓之好君。’好畜古声相近,畜君何尤,即好君何尤。《祭统》云:‘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谓之畜。’《孔子闲居》及《坊记》注并云:‘畜,孝也。’《释名》云:‘孝,好也,爱好父母,如所悦好也。’畜、孝、好声并相近。‘畜君者,好君也’,‘洚水者,洪水也’”。以上皆取声近之字为训。后世声转义乘,而古训遂不可通矣。 
  2.《广雅疏证》以声音通训诂的基本情况 
  从前辈学者的论述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广雅疏证》的最大特色是以声音为突破口研究词义,研究此词与彼词的关系。《广雅疏证》中贯彻因声求义的方法,所用术语出现最多的是“语之转”“语之变转”“声之转”“一声之转”“声相近”“古同音”“声义同”“声近义同”;其次是“音相同”“古声同”“古声相近”“古同声通用”“古声义同”“声近义通”、“声义相近”“声义相通”“声同义同”“声近义同”“古同声同义”等等,概括起来,不外近、同、通、转四种,用来说明词语假借现象,辨析方言歧义,阐明联绵字等。徐复曾说:“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处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语多独创,其词源、词族之研究,尤微至。” 
  据统计,书中明言“某之某言也”者约有800条,明言“声转”“语转”“一声之转”“声递转”“变转”“叠韵转”“切音”以及“方俗语有轻重”“缓急”等者300余条。如《释诂》“大也”一条,明言“某与某通”者13条,“声近义通”9条,“之言”4条,“语转”2条,“同声”3条,“字同”2条,“字亦作”、“又作”3条,合计38条。其以声通训诂,于是可见一斑。 
  3.《疏证》以声音通训诂的内容 
  3.1破假借 
  破字主要是说破假借。《疏证》在破字中往往不注重指明本字与借字,而径直用“字异义同”把包括本字、借字、异体字、区别字、古今字在内的诸字贯通起来,这就是与一般的破假借的情况不大相同了。如: 
  《释器》“蔽膝也”条下说:《说文》作市,《诗》作芾,《白虎通义》作绋,并字异而义同。 
  《疏证》卷一上“正也”条:谏者,《说文》云:“谏,证也。”《周官?司谏》注云:“谏尤正也,周道正人行。”正与证通。 
  《释诂》卷一上“大也”条:般者,《方言》:“般,大也。”郭璞音盘桓之盘。《大学》:“心广体胖。”郑注云:“胖犹大也。”《士冠礼》注云:“弁名,出于?Q。?Q,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Q、胖并与般通。 
  这样,《疏证》就将多个形殊声近而义同的字贯通起来,使疑者豁然开朗了。 
  3.2探源 
  探源主要是指探索语源意义和命名缘由。通过抽绎一组音近异同的词语的义类,判定同源关系及其语源意义。如: 
  《释器》“?@谓之?r”条下云: ?@,所以拘持鸟兽。二者不同而同为拘持之义,故其训同也。(卷七下《释器》) 
  《释诂》:“质。化也。”王念孙《疏证》:“诸书为训‘质’为‘化’者,‘质’,当为‘货’,字之误也。《说文》:‘货,财也。从贝、化声。’徐锴《传》云:可以交易曰货。货,化也。《广韵》引《蔡氏化清经》云:货者,化也。变化交易之物,故字从化也。是货、化二字古同声同义。” 
  《释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神分析-人格and-人际交往课件.ppt VIP
 - 儿童A族链球菌咽扁桃体炎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5).pptx VIP
 -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 讨论 教学设计 .docx VIP
 - 2023年最新资料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兴通讯为例.docx VIP
 - 精神分析人格and人际交往课件.pptx VIP
 -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4版)张绍群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