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多面向理论内涵与一元化价值追索.docVIP

无为而治多面向理论内涵与一元化价值追索.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为而治多面向理论内涵与一元化价值追索

无为而治多面向理论内涵与一元化价值追索   摘 要:在“道法自然”的统摄下,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之思呈现出圆融自洽的理论风貌,展现了多面向的理论内涵。“小国寡民”并非老子的社会理想,而仅为其精微喻象,生动实现了治国原则的具象化。老子“无为而治”内在地涵摄了融政治学说与生命哲学为一、使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互动的实现机制。“无为而治”的政治之思有着一元化的价值追求,这充分表现在自然价值本体在形上至形下、外在至内在两个路向上的转化过程中。老子的政治之思对当今的政治文化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由体达用;自然和乐??   中图分类号:2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2―0137―04??      “无为而治”是先秦道家的重要思想。老子迈越群贤,为其构造了精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无为”并非全然不为,而指不勉强而行、不肆意妄为,它隐含着因顺物性、顺自然而为的意义。在老子“无为而治”涵摄的理论旨趣、思想意蕴、哲学精髓及价值诉求方面,前贤的研究仍显薄弱,而这些方面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当今文化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即着力在这些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一、“无为而治”:面向复杂与涵蕴丰富的治道      道在老子哲学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道”是生成万物的本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③。“道”又是万物得以成就的依据,是世界的本体。由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④,“自然”即自己如此、自然而然,是道的根本属性,对人之行为具有范导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⑤,侯王做到“无为”,万物即会顺利地自我化生发展,“无为”使形而上的“自然”之“道”在形而下世界的展现具备了现实性。   在“道法自然”的统摄下,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指出清静为治国的总纲领。“清静为天下正”⑥,“我好静,而民自正”⑦,旨在让统治者持守清静,不去扰民。第一,统治者要做到无事无欲,指出“以无事取天下”⑧,“咎莫大于欲得”⑨,强调“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⑩,劝勉统治者戒绝苛严、争胜和骄纵。第二,反对用智,反对尚贤。“智慧出,有大伪”(11),“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12),智慧引发虚伪,利器、伎巧、法令等纷扰国家,招致盗贼;明确提出“绝圣弃智”(13)、以“愚”治国。“不尚贤,使民不争”(14),反对用贤正是反智思想的落实。第三,在对外关系上,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15),坚决反对不义战争。第四,在完成使命后,统治者应“功成而弗居”(16),“功遂身退”(17),这是“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逻辑必然。   “无为而治”作为老子为统治者精心筹划出的政治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在意义。   就理论本身讲,其首要意义是使“道”从形而上的世界关照形而下的生活,这有效地抑制了超验的本体世界的扩张,使彼岸意识和宗教精神难于生长,从道家的路向上规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无为而治”是老子对统治者的政治施为进行痛切反思和理性抽象的成果。老子提出了不去生事、起欲、用智、尚贤、兴起战争等为政原则,指明了否定和抑制积极为政行为的方向,但并未细化出具体的举措,使“无为而治”显示出侧重政治原则的特色和开放的性质,可以容纳各种符合这些原则的具体措施,易于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而使理论充满生命力。相对于兴政事,起扩张、改革、发展等欲念,用智尚贤、发动战争等政治方式,老子提出的各项政治原则无疑具有“柔”、“弱”的性质,“弱者道之用”(18),采取“柔”、“弱”的治国方式即采取有“道”的方式,亦即自然的方式。老子以自然的方式达成民众自然发展的结果,体现了手段与目的的内在统一,使理论自身呈现出圆融自洽的风貌。   就理论内蕴讲,“无为而治”潜在的逻辑起点是确认万物民众皆有禀“一”得“道”而“自化”的能力。“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20),老子要求统治者尊重百姓自性,以百姓利益需求和发展意愿为依据,体现了对人的自由发展能力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这必将导向对民众政治主体地位的确认:“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21)老子又向统治者指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22),要求其无事无欲、守中无为,充满了解构统治者政治权力的意图。徐复观曾深刻论道:“中国的政治思想,总是想解消人君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性,以凸现天下的主体性。”(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24),“无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