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大黄临证施治机理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中大黄临证施治机理探讨

伤寒论中大黄临证施治机理探讨   摘要《伤寒论》意理蕴深,后世医家对本书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如先后有脏腑、经络、气化、部位、阶段等说。文章仅就书中大黄一药的使用法度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探析,以求其绳墨。   关键词大黄中药作用伤寒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34   大黄在《伤寒论》中的使用程度   大黄在书中所涉及的方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将其所列举的条文、方药进行统计,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其全书所论条文共397条,除缺方和重复的方剂外,共有113方,由92味药物组成。397条条文中,有关涉及含有大黄方剂的条文共49条(10.3%)。113方中有含有大黄的方剂13方(11.5%),其在六经病脉并治篇中的分布以阳明篇最多,共有7方27条,次之为太阳病6方14条,余则少阴病1方3条,太阴病1方2条,少阳病1方2条,厥阴病1方1条。而在13方中以三承气汤用之最多。就其所涉及的92味药物中,其用得最多、最广泛的药物中除有生姜、大枣、甘草、桂支外,大黄亦在其中。这充分说明了大黄在临床使用中的广泛性与重要性。   苦寒攻下,推陈致新首推大黄   《伤寒论》用大黄苦寒攻下,推陈致新作用主要体现在阳明腑实证及少阴病三急下证。其见症俱为土燥水竭的危重症,二者水竭一在胃阴,一在肾之真阴,具当急下以存阴津。然其具因邪热与燥粪互结而导致,邪得燥粪而愈炽,燥粪得邪热而愈坚,非大黄苦寒攻下,推陈致新之力而不达。方药虽有三承气之分,但皆不离大黄之主,只是随症而加减,或增或减其攻下之力。   调胃承气汤的药物组成主要是根据邪热初入阳明胃,痞满不甚,热实亦不甚及大便不硬或初硬之里不甚急阶段而设,如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本条不明言痞满、腹痛、潮热、谵语等候,说明其为日未深,其症不甚,治当以甘寒和胃为主。如误用大承气则病轻药重,不胜其力,邪虽祛而正亦伤,故调胃承气汤在用大黄、芒硝的基础上,重用炙甘草缓大黄泻下之力,意在缓下,再则和胃护阴,攻邪而不伤正。凡胃阴受损燥结不甚或下后邪热宿垢未尽皆可用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润燥软坚,如太阳病之29条、94条等皆是。   小承气汤的适应证如213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本条说明胃燥成实,大便已硬,且由其大便硬结而致腑气壅滞,气机不畅而致痞满增剧,浊热上扰心神而谵语。证较调胃承气汤甚又较大承气汤的程度轻,气机壅滞之痞满为其特点。故小承气汤以大黄泻热推陈,配枳实、厚朴以理气行滞宽中除满,且大黄得气药之推动其泻下推陈致新之力更猛。但枳实、厚朴虽行气且又耗气,久用与证情不宜,故仲景强调谵语止者,更莫复服。只是根据症情一时而用之,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邪热全入阳明阶段,热实、痞满及燥坚等症俱转剧,并且由于热势炽盛而引起了神志改变。又由于热势燔灼,胃阴将竭,非重剂不足以荡涤热结,非急下难挽阴竭之势。如220条“二阳并病,太阳症罢,但发潮热,手足蒸蒸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再如212条“日脯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不识人,循衣摸床”及252条“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故大承气汤将大黄与行气之枳扑及润燥软坚之芒硝同伍一方,确为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之峻剂,适用于阳明腑实重症或阳明痞满燥实坚数症具备者。少阴病之急下证,虽各有侧重,但燥实灼伤真阴,症重势急,如不果断急下,则真阴将完全涸竭,危亡立至。故三症俱用急下之大承气汤以挽其真阴。   大黄为攻邪而设,非专攻燥结   苦寒攻下之品,首推大黄,然大黄之用并不局限于攻积导滞,其常随配伍不同而发挥不同的功效。纵观《伤寒论》,仲景常将大黄与活血消瘀、化湿清热、苦寒泻火及泻热逐水等方剂中同伍,从中增加清热、活血、化湿逐水之攻效。从这些方剂的条文中可以看出,大黄的使用面是很广泛的。   苦寒泻火通痞:如159条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本病证之病机乃属邪热与正气争持于中焦,气机痞寒不通,单用黄连等苦寒清热之品,难以开其壅滞之气机。增入大黄一药与苦寒清热之黄连为伍,则清开并施,清热退邪势,开则开其痞结之气机,使有出路,二药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可见用药之道如用兵,要明其理,才能用之得法。再则从本方中大黄的用法上看“以麻沸汤二开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仲景用意在于取其气薄之味,使之利于清上部无形之邪热。而不在于泻下里实之燥结。可见仲景遗方用药法度严谨无隙。亦说明大黄的煎服方法不同,其临床作用的部位功效亦异,泻气热取其味,泻热结取其性。   推陈致新,活血消瘀:如106条桃核承气汤证“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血自下,下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