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常用方药煎煮方法探讨
伤寒论常用方药煎煮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现代煮法与《伤寒论》[1]煮法,哪个发挥了汤剂的最大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我们对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伤寒论》煮法和现代煮法所煮出来的汤剂,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透光度,计算得出吸光度,从而反映汤剂的整体有效成分。结果《伤寒论》煮法煮出的汤剂的透光度均比现代煮法高。结论《伤寒论》煮法较现代煮法更大发挥了汤剂的疗效,此方法值得临床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伤寒论》煮法;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分光光度计
1两种中药煎煮方法的对比与研究
1.1中药来源广东和翔制药有限公司。
1.2煎煮用具砂锅(2.5L)。
1.3折算标准根据现代研究[2]采用的折算标准1两=13.8g,1L=10合=200ml,1斗=10升,杏仁(一个)=0.3g,附子(一枚)=15g。
1.4具体操作
1.4.1《伤寒论》煎煮方法麻黄汤:麻黄三两(40g),桂枝二两(27g),炙甘草一两(14g),杏仁七十个(21g)。上四味,以水九升(1800ml),先煮麻黄(耗时25min),减二升(4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500ml),去滓,温服八合。(总耗时58min)。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27g),细辛二两(27g),附子一枚(15g)。上三味,以水一斗(2000ml),先煮麻黄(耗时25min),减二升(4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耗时69min)。
1.4.2现代煮法麻黄汤:麻黄14g,桂枝9g,炙甘草5g,杏仁7g。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9g,附子5g,细辛9g。
根据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的通知,现代煮法:将药放入砂锅中,自来水加入没过药面3cm,浸泡30min。再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慢煎20min。煎煮过程中,用瓷棒进行搅拌3次。
2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2.1煎煮按照上文中《伤寒论》的煎煮方法和现代传统煎煮方法两种不同方式对麻黄汤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各进行煎煮3次,用纱布反复过滤3次共得到12份100ml标准实验品。其中将古代及现代煎煮法所煎得的3份麻黄汤分别标记为A1、A2、A3;古代及现代煎煮法所煎得的3份麻黄附子细辛汤分别标记为B1、B2、B3。
2.2离心提纯将12份标准实验品各取10ml离心5min(3500r/min)后,取上清液用0.45um的滤膜滤过,得到药物的有效成分各5ml待用。
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将12份经离心提纯的有效溶液各取约2ml至比色皿中,取蒸馏水为标准参照物,选取适宜波长为270nm,分别置于紫外分光光度测出其透光度T,记录其12份有效溶液的透光度。
3实验结果
见表1,表2。
我们所采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有效溶液的透光度T,可通过朗伯-比尔定律直接反映汤药有效成分的浓度。其基本原理是:朗伯-比尔定律作为光吸收最基本定律之一,是吸收光度法、光电比色法、比色分析法的定量基础,适用范围涵盖所有吸光物质与电磁辐射。但比尔-朗伯定律的成立是有前提的,即: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不会发生光化学现象,只发生光吸收过程。而我们通过离心过滤提纯的汤药完全符合以上要求。此外,朗伯-比尔定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A=lg■■=lg■■=K?l?c
其中A表示溶液的吸光度,Io表示入射光强度,It表示透射光强度,T表示透光度(T=Io/It),K为吸收常用系数,L为吸收介质的厚度,c为吸收介质的浓度。在研究过程中,K始终为固定常数,L为溶液的厚度,既比色皿的厚度均为1cm,c为我们研究汤药的有效成分的浓度,T值即为我们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所测的透光度T,见表3,表4。
4讨论
吸光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我们所测的吸光度(A)能反映出待测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浓度。而通过上表可以发现,伤寒论煮法煮出的汤剂的吸光度均比现代煮法高。我们认为主要的原因为:
4.1《伤寒论》中麻黄主要是用于寒邪外束而需以汗法的病证,其入汤剂都要求先煎,对于麻黄先煎去沫的问题论之者较多,而对于先煎时间长短与麻黄功效的关系问题,论之者较少。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富含麻黄碱、伪麻黄碱、黄酮及挥发油,由于麻黄汤等方在煎煮的过程中大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由此可以可以判断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贸易数据申报师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记录表填写样表.pdf VIP
- 第8课 课余生活真丰富(教学课件)《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新教材).ppt
- (高清版)DB3212∕T 2034-2022 鹅机械孵化操作技术规程 .pdf VIP
- 心肺复苏PPT课件.pptx VIP
- DB3303_T059-2023_政务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_温州市 .docx VIP
- 镁碳砖钢包施工工艺方案.doc VIP
- 小学课程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pdf VIP
- (热门!)ISO 37303-2025合规管理体系-能力管理指南(译-2025) (1).docx VIP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参考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