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坎特伯雷故事狂欢特征研究
坎特伯雷故事狂欢特征研究
摘 要:《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具有代表性与颠覆性的狂欢化诗体故事集,主要讲述一群香客在前往坎特伯雷城完成朝圣的途中所讲述的奇异故事。正是因为这批香客来自于社会中的不同阶层,诸如工匠、大学生、修女、武士、教士等,所以,他们讲述的故事在以讽刺与幽默作为基调的同时,通过刻画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彰显当时的社会习俗与风貌。由喜剧场面形成的各色故事,既符合每位讲述人的身份,也能体现十四世纪英国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反封建倾向思想。而其中人文主义思想与狂欢化诗学提倡的精神相吻合。本文从狂欢节的笑、广场上的狂欢与语言上的狂欢进行分析,探索了《坎特伯雷故事》的狂欢特征。
关键词:《坎特伯雷故事》;狂欢特征;狂欢化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129-03
从《坎特伯雷故事》中包含的故事类型与内涵进行分析,可认识到该部诗集具有明显的狂欢化特点。这是因为《坎特伯雷故事》作者乔叟在创作过程中,引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叙述方法与框架结构,其目标在于形成一个由香客自己讲故事的“第二种生活”或“第二种世界”,该种创作方法在无形当中打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交流、相处环境,而此类狂欢化的环境类似于狂欢节,是非国家化、非教会化与非官方化的超越社会现实的自由文化环境。同时,《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个别市井类故事,将上述狂欢化特征推进了更高层次,该类市井故事包括《管家的故事》、《磨坊主的故事》、《托钵曾的故事》等,且《管家的故事》与《磨坊主的故事》具有十分显著的狂欢化特征。
一、狂欢节的笑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管家的故事》与《磨坊主的故事》的情节中包含了对狂欢节的笑进行阐释与象征的内容,此两故事中包含的狂欢节的笑属于一种戏谑的笑或嘲讽的笑,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在对狂欢广场进行描述之后,伴随而来的即为狂欢化色彩浓厚的广场语言。在《管家的故事》与《磨坊主的故事》中,狂欢化的语言与笑为当时读者与后世读者带来了难得的释放人性、缓解压力、摆脱束缚、追求清新的自由感,以及一种充满了乐观主义思想的喜剧氛围或怪诞情绪。此外,在上述两个故事的互动与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出现能够产生非颠倒效果的笑声描写,从而使得故事中存在的妄自尊大、自负、傲慢的品质与非自然的老夫少妻的婚姻状态受到了嘲弄。这就表明,《坎特伯雷故事》中的笑,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颠覆或否定的含义,还可以激发肯定的力量,对当时社会中的常识与青春作以礼赞与庆贺。具体而言,《磨坊主的故事》为一篇具有明显市井色彩的故事,该非贵族生活的听众为贵族,即故事阐述者通过滑稽的模仿上流社会人士的优雅举止,达到嘲弄上流社会人士的错误爱情观的目的。
由此可见,《磨坊主的故事》实际上表达了乔叟对上流社会价值观与爱情观的质疑,并以此为载体表达了对所谓的被骑士崇拜的爱情理想是否存在的怀疑。所以,该篇故事细节对狂欢化的精神以不同方向、不同形式为出发点,在讽刺模拟骑士语言的基础上,通过用两种语言意图、问题提出方式、思考方式、问题看待方式等,将两种世界观赋予相应的生命与活力。在对两种狂欢化色彩浓厚的故事进行对比后,读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强化之后的狂欢化的爱情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管家的故事》与《磨坊主的故事》均展现了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统一、连贯的世界感受,在此种世界感受中,各种行为的实施与出发点均是个人世界观的外在表现。
二、广场上的狂欢
对于《坎特伯雷故事》而言,广场为全民性的“代名词”,即广场为狂欢的象征。在诗学领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供形形色色人群交际与相聚的地方,诸如船上的卧室、客厅、加班、酒馆、澡堂、大街等,均带有狂欢广场的韵味。以《管家的故事》与《磨坊主的故事》为例进行说明,该两个故事以主人的生活住所?榭窕冻∷?,尤其是卧室之内。由磨坊主提供的故事中,女主人公艾莉森和她的情人尼古拉在达到骗取老约翰信任的目的之后,使老约翰真的相信洪水即将到来的事实,从而获得了在卧室偷欢的机会。然而由艾莉森与她的情人共同策划的计谋却被艾莉森的追求者阿伯沙朗破坏,这是因为在夜幕降下之后,阿伯沙朗走到艾莉森与尼古拉偷情的窗下示爱,却无意中亲吻到了艾莉森的臀部,于是在这个充满讽刺的夜晚上演了一出狂欢场面。在阿伯沙朗亲吻到艾莉森的臀部之后,其为了报复艾莉森,将本想取笑自己的尼古拉的臀部烫伤,之后,尼古拉痛苦的高声喊叫“水,水”,而这一喊叫声恰恰使得老约翰真的以为洪水到来,因此,老约翰砍断了拴着木桶的绳索,使其自己因坠落地面而被摔伤。由该故事情节可以看出,《磨坊主的故事》呈现了一环扣一环的描写特点,使得狂欢化特征影响下的气氛进入一浪高过一浪的状态,并为最终出现的高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该故事中,正是因为作者乔叟熟知臀部是指“翻面的脸”与“背面的脸”,因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