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编制思路与初步研究成果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编制思路与初步研究成果
Ⅰ、《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思路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实际需要。我国自“文革”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积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到了必须并可能规范化的时候。编制供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单位使用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已经成为广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迫切愿望。由于对6-18岁学龄儿童来说,年龄愈小家庭教育的影响愈大,《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思路。在编制过程中遵循时代性、针对性与普遍性的原则,力求《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内容具有时代特色,针对家长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一般正常家庭具有普遍意义。尊重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和文件精神,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多年来已经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吸取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的已有成果,贯彻中央发布的涉及家庭教育的有关文件的精神。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专家的理论优势和实际工作者的实践优势,吸收实际工作者参与大纲的讨论、编写和论证工作。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撰写要求。按每一岁至少4次指导为原则,6-12岁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选择24个专题,其中6-9岁小学低段学生家庭教育指导选择12个专题。专题内容强调针对性,选择时分别根据该年龄段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儿童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每一专题的内容要点包括“现状与问题”、“规律与观点”和“对策的建议”三部分组成,通过揭示家长和儿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向家长说清必须了解的有关道理,对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来提高家长的认识。每一专题内容要点的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四、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初步成果,我们已经完成的是《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专题与要点》。该成果可直接转化为《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该成果目前适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使用。
五、现有研究的后续工作。本文为“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家长教育的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为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专题与要点》直接为编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做好了准备。在完成《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后,可继续编制《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根据《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可编制配套的供家长使用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读本》,供指导者使用的《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案例》和《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多媒体课件》等。
Ⅱ、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专题与要点(2008年4月15日)
一、专题名称
(一)6-9岁小学低段学生家庭教养指导部分
专题1、多方准备,迈好入学第一步
专题2、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专题3、尊重好奇,保护珍贵的求知欲
专题4、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专题5、终身受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专题6、细节着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专题7、表扬激励,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专题8、成功教育,建立强烈的自信心
专题9、善交朋友,培养与人交往能力
专题10、支持玩耍,在玩乐中健康成长
专题11、安全教育,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专题12、合作同步,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二)9-12岁小学高段学生家庭教育指导部分
专题1、承担任务,从小培养责任心
专题2、诚实守信,做人的基本准则
专题3、发扬民主,培育创造性人格
专题4、宽松环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专题5、关心休闲,过个愉快的双休日
专题6、自立自强,陪读并非长远之计
专题7、学会消费,零用钱里有学问
专题8、关心他人,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专题9、关爱管教,积极的教养方式
专题10、青春前期,开展家庭性教育
专题11、就近入学,选择适合的学校
专题12、做好准备,迎接人生又一转折
二、内容要点
(一)小学低段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多方准备,迈好入学第一步
新生入学后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生活自理能力差,时间观念弱,不善于与老师沟通;许多孩子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家长并不明白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不知道孩子入学后的实际困难,往往注重提供物质条件而忽视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有的还提出许多新的学习要求,加重了入学适应的困难。
入学是儿童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转折;小学教育的性质、环境、内容、方法、活动、形式和师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