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人为干扰对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优势物种营养生长期物候影响
不同人为干扰对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优势物种营养生长期物候的影响
摘要:基于野外设置样方调查,对旅游践踏、放牧、猪拱3种主要类型的人为干扰对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发草(Deschmpsia caespitosa)、尼泊尔酸模(Rumex nepalensis)3种优势物种养生长期物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草甸湿地优势植物萌芽期、展叶期、现蕾期,以未受干扰样方为参照,在旅游践踏、放牧干扰下,无明显变化;在猪拱干扰下,明显推迟,平均分别推迟7.7d、7.3d、1.3d;②3种草甸湿地优势植物营养生长期长度(从萌芽到现蕾时间),在参照样方,以及旅游践踏、猪拱、放牧干扰下,分别为44d、43d、37.3d、43.3d,猪拱干扰下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③3种草甸湿地优势物种在不同干扰样方中,萌发数量有了明显变化,以来受干扰样方为参照,除受旅游干扰样方中鹅绒委陵菜萌芽外,其他样方各物种萌芽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关键词:人为干扰;物候;纳帕海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019-03
1、引言
营养生长期物候作为植物生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营养器官的生长是植物有机质积累重要过程,是随后的生殖器官生长和发育的基础。植物物候不仅是植物自身的生理现象,也是对外部生境、气候、水文条件的综合反应。人为干扰通过改变外部生境、水文条件、局部小气候,以及对植物本身的直接作用,影响植物物候。营养生长期物候变化,对植物生物量积累和生殖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的植物物候研究大多关注于植物物候变化的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物候与具体气象因子,特别是空气CO2浓度关系研究,缺少物候与人为干扰因子关系的研究,尤其缺少针对营养生长期物候与人为干扰关系的研究。
纳帕海高原湿地属封闭半封闭的独特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农牧交错区和旅游热点地区,受到强烈的多种类型人为干扰。由于地处高寒地区,对各种影响因子相对敏感。草甸是纳帕海的主要湿地类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但受到旅游践踏、放牧、猪拱3种高原湿地主要人为利用方式的干扰较为强烈,而草甸湿地代表性优势植物鹅绒委陵菜、发草、尼泊尔酸模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植物生殖、生物量积累等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或规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了解和掌握这一影响和变化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维系,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位于横断山脉中段,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城西部的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内(27°49’~27°55’N,99°37’~99°41’E),纳帕海湿地发育在高原夷平面陷落部分,四周山岭环绕,海拔3260m,面积3125 hm2,相对孤立狭小,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具有高寒、年均温低、霜期长、干湿季分明及冬季漫长等特点,年均温5.5℃,最冷月平均温度-3.8℃,极端最高温2 4. 5℃,最热月平均温度13.2℃,极端最低温-25.4℃。湿地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降水,年平均降水量619.9mm,有纳曲河、奶子河等十余条河流汇入,湖水从西北部的9处落水口,经地下潜流汇入金沙江。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每年6、7月份形成大量降水,湖水位上涨,10月后湖水退落后,形成面积达1646.8 hm2的大面积草甸湿地,并孕育了丰富的草甸植物多样性,其中鹅绒委陵菜群落面积达1356.0hm2,占草甸湿地面积的82.4%。当地居民对多草甸开发利用,或放牧或开发旅游,部分开垦为耕地,使湿冷条件下有利于沼泽发育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退化现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方设置
依据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选择纳帕海猪拱、牛马啃食,旅游践踏3种干扰方式下的典型草甸湿地区域,以未受干扰样方为参照,分别设置面积25cm×25cm观测小区,每种样方设置6个重复,研究3种干扰方式下草甸湿地优势物种营养生长期的物候变化,主要包括:①萌芽期、展叶期、现蕾期的时间及其差异;②营养生长期时间长度及其差异;③单位面积内萌芽数,对比分析不同干扰类型对草甸湿地植物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
2.2.2 物候观察
营养生长期物候主要包括萌芽期、展叶期和现蕾期。以鹅绒委陵菜、发草、尼泊尔酸模3种纳帕海草甸湿地代表性优势物种为研究对象,参照宛敏渭和王烨等的物候观察方法,对样方内3种植物物候特性进行连续观测。将种子萌发子叶出土时视为萌发期,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视为展叶期,10%的植株上花蕾开始出现为现蕾期,记录每一小区各种观测植物达到物候阶段时间(表1),2~3d观测1次,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