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裹腿故事集绿色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裹腿故事集绿色解读

皮裹腿故事集绿色解读   摘 要:库柏的《皮裹腿故事集》是最早记录美国西进扩张历史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描绘了自然之子纳蒂#8226;邦波在北美荒野的精彩冒险活动,叙述了北美荒野让位于城镇、村庄的文明化过程,奠定了美国文学中的一个恒久主题:文明与自然的冲突。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重读近两百年前库柏提出的美国进步发展史中的生态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意识,重审美国“进步”概念的着手点。   关键词:库柏;《皮裹腿故事集》;荒野;文明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0)06-0160-05      前 言   库柏的《皮裹腿故事集》以纳蒂#8226;邦波为核心人物开创了美国历史小说及西部小说之先河。由《拓荒者》(1823)、《最后的莫希干人》(1826)、《大草原》(1827)、《探路人》(1840)、《打鹿将》(1841)这五部小说组成的《皮裹腿故事集》不仅标志着库柏小说创作的最高艺术成就,而且成为美国现代神话的范式。D. H. 劳伦斯在《美国经典文学研究》(1923)中高度赞扬了库柏的《皮裹腿故事集》所描绘的美国自然风光,并首次指出纳蒂这样逃避文明回归自然的男性形象在美国经典文学中不断再现??①。劳伦斯的洞见为后来学者研究美国文学中的“亚当”与“田园性”(pastoralism)奠定了基础。刘易斯在《美国的亚当》(1959)中深刻分析了纳蒂#8226;邦波作为“纯洁的英雄”??②对后来美国作家创作男性主角形象的影响。莱斯利#8226;菲德勒在《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1960)中从心理历史的角度更深入地分析了库柏的历史小说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③,强化了美国文学研究中的田园意识。亨利#8226;史密斯的《处女地》(1950)以及利奥#8226;马克斯的《花园里的机器》(1964)都将库柏的《皮裹腿故事集》作为分析美国文学中的田园意识不可或缺的一个指标。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文学生态学”的概念和“生态批评”术语的逐步确立,库柏的《皮裹腿故事集》中的绿色元素再次成为当代生态美学的审美焦点之一。1992年成立的“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ASLE)将库柏的《最后的莫希干人》列在绿色阅读书目之中??④。“重读经典”是英美生态批评界提倡的批评实践方法(注:Glen A. Love,??Practical Ecocriticism,??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3, p.34.),但是国内引介的生态批评资料对作为美国文学经典的浪漫主义作家的介绍多限于梭罗,这种片面的介绍无形中限制了国人对生态批评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进一步认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梭罗选择居住瓦尔登湖畔(1845-1847)之前,早有库柏以“皮裹腿”纳蒂#8226;邦波的系列故事确立了美国文学中的一个恒久主题:文明与自然的冲突,而此主题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今世界已不在是如何表现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重读《皮裹腿故事集》中的荒野和花园逼迫我们必须“像山一样思考”。         一、纳蒂#8226;邦波和他的荒野   《最后的莫希干人》是继《拓荒者》之后的第二部“皮裹腿”故事,确切地说“皮裹腿”的故事从这本书才真正开始,因为在《拓荒者》中,他只是个十分不起眼的小角色,衰老而脾气暴躁。但是老纳蒂#8226;邦波对文明社会中自私、贪婪和商业化的反感态度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因此三年后作者在《最后的莫希干人》和《大草原》中重写起纳蒂#8226;邦波的故事,使他成为真正的主角。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纳蒂处于成熟而精力旺盛的壮年。他以森林为家,过着恬淡寡欲的生活:枕岩石而睡,饮清泉之水,食干粮鹿肉,穿鹿皮衣鞋。他欣赏着自然的美景,敏锐地捕捉自然传达出的信息并做出精确的阐释和迅速的反映,自由地生活在荒野之中。自然赋予他诗人的情怀:千变万化的河水“一会儿飞溅,一会儿翻腾;那儿在蹦跳,这儿在喷射;有的地方白得像雪地,有的地方绿的像草坪;这边,它形成深深的漩涡,隆隆声震撼着大地;那边,它又像条小溪似地荡漾着微波,发出低声的吟唱”   ③ ④   [美]库柏:《最后的莫希干人》,宋兆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0、70、143页。)。自然训练他灵敏的听力:“不管是豹子的吼声,猫声鸟的鸣声,还是该死的明果人装出的任何叫声,都骗不了我!我听到过森林哭泣,就像人伤心时一模一样,常常听到山风吹动树枝奏出的音乐,我也曾听到过冒着火花的闪电,像烧旺的木材碎裂在空中爆炸的声音。”??③尽管身为白人和虔诚的基督徒,纳蒂却鄙视文明人的生活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他认为书本是无用的,也没有读过《圣经》,“书有什么用呀?除了一本书之外,我生平什么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