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州地域环境中陈氏太极拳文化特征研究
中州地域环境中的陈氏太极拳文化特征研究
摘要:文章从文化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就发源于中州地域内的陈氏太极拳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鲜明的武术技击特征贯穿发展始终;兼容并蓄的中州复合性文化特征;太极拳理论的原创性;社会的适应性是陈氏太极拳所具有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陈氏太极拳 文化特征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01-03
太极拳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流派纷呈,名手辈出,绵延不绝,并成为深受现代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健身和养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追根溯源,太极拳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人陈王廷始创陈氏太极拳。作为产生繁衍于中州大地的太极拳始祖,陈氏太极拳深受中州文化的浸润,成为中州武术文化特色之一,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
1鲜明的武术技击特征贯穿发展始终
陈王廷初创的陈氏太极拳汲取了建立在十六家拳法基础上的《拳经》三十二势中的二十九势,并融合少林拳法、擒拿术和气功创编而成。陈氏太极拳的许多招式从名称到动作姿势都与《拳经三十二势》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我们知道,少林拳和拳经三十二势(即太祖长拳三十二势),都是以攻防技击性强而著称于世的。因此,陈氏太极拳初创时,攻防技击性是其主要目的。在陈王廷的七言22句歌诀《拳经总歌》中有20句都是表述攻防技击方法和战术的,如其中的“诸靠缠绕”、“劈打推压”、“横直劈砍”、“攒心剁胁”、“穿心肘”、“挂面脚”等,这些动作名称的表述中就体现了它的攻防技击性。从陈王廷的《长短句》中,“……黄庭一卷随身伴,忙来时耕田,闷来时造拳。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我们也可以找到陈氏太极拳的产生不同于其他太极拳产生的原因,他是要教弟子儿孙成龙成虎的,显然技击性应是他的首选。在陈氏家族中显示有做过保镖的记载,如陈长兴以保镖为业,有“牌位大王”的美誉,其子耕耘子承父业,保镖历时十多年等。这些也说明,如果陈氏太极拳不把技击性作为习练目的,陈氏家族中就很难涌现出以保镖为生的人物。《拳经》中还讲“打拳无人似有人”、“因敌变化示神奇”、“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开都是手”、“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等,这些都是论述陈氏太极拳的技击特性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陈鑫在保留其技击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心、意、气、经络理论运用于拳法当中,丰富和发展了“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理论,为太极拳向着健身和养生方向发展提供了依据。但是,不论陈氏太极拳的功能和价值如何丰富,其技击的本质功能依然在其“顺逆缠丝、螺旋进击、松活弹抖”等动作的外在运动表现形式和拳理拳法的阐述中,表现出对于攻防技击性的重视,从而构成了陈氏太极拳区别于其他太极拳的独有特征。
在研究中,笔者查阅了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套路中的动作,并结合《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光盘资料,经统计,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八十三个动作中,有三十二个体现陈氏太极拳技击特征的发劲动作,占动作总数目的36%,充分说明陈氏太极拳仍然保持着十分明显的技击特性。陈氏二路炮捶套路仍保留了原有的风格特点,即缠绕螺旋劲明显、弹抖发劲动作较多,这更加反映出陈氏太极拳突出攻防技击性的特征。另据有关陈、杨、吴、武、孙五式太极拳的技击内容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陈氏太极拳有75种技击内容;杨氏太极拳为44种;吴氏太极拳为29种;武氏太极拳和孙氏太极拳各为25种,这一结果也可说明突出的技击性是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中,太极拳作为融技击、健身、养生为一体的武术运动项目之一,被世人所公认和接受,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健身、养生功能日益凸现。但是作为太极拳源头的陈氏太极拳,较之其他太极拳流派所保留的攻防技击性特征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并成为陈氏太极拳不同于其他太极拳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兼容并蓄的融合性和综合性体现了复合性文化特征
唐豪先生在《神州武艺》中对陈氏太极拳的吸收借鉴情况进行了概括:“陈家沟老架和新架十三势,传到大城市最晚。练法上要求折腿虚坐到地的动作、跳跃的二起、跺脚的金刚捣碓(新架已改为不跺)等,都是被称为‘少林拳’的原因。实际上其他类型的十三势,从老根上找起,或多或少仍有这种练法”。体现了陈氏太极拳在练习方法上对少林拳法的借鉴。蔡宝忠研究认为,陈氏太极拳和少林拳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符合逻辑原理的。因为,少林寺位于黄河以南,陈家沟位于黄河以北,同在河南省地域范围内。隋唐少林拳、棍小有名气,明时抗倭名声大振。陈王廷作为一名武将,又与少林寺相邻,不可能不知道,在创编太极拳时自然会研究少林拳法的。在《陈氏拳械谱》中有传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