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配虑表现对照研究
中日配虑表现的对照研究
【摘要】本文从礼貌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对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的距离及私人领域的认识等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分析。考察结果显示:因中日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在礼貌表达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礼貌观念及其表达方式。
【关键词】配虑表现 距离意识 私人领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38-02
一、引言
配虑表现是任何一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礼貌语言现象。所谓配虑表现是指:在与人际交往中,要尽量地考虑,顾忌,维持与对方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山冈政纪等 2010)。至于它的运用特征,根据语言文化的不同会有所不同。在同异文化交际中,由于配虑表达方式的差异,常常会引起与对方的摩擦与误解。之所以造成摩擦与误解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对该语言的语法,词汇面掌握不够,关键是因为不了解对方语言习惯及礼节所造成的。因此,为了能使异文化间的交流顺利进行,减少摩擦,有必要对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配虑表达方式进行考察分析。
本文从礼貌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例文分析,来考察中日两国在配虑表达方式上的异同之处,以及两国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准则。
二、对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意识不同
下面是2个人初次见面时的对话,A是中国人,B是日本人。
(1)A:はじめまして、お名前はかねがね承っております。恰好いいですね。もっと
ご年配の方かと思っていたのですが、案外、お若いですね。
B:はあ。
A:先生は何年生まれですか。
B:昭和三十五年生まれです。
A:そうですか。私と同じですね。お子さんはもう大きいですか。
B:いや、?Wは独身です。
A:えっ?!どうして?こんなに素?长胜韦耍?
B:……(ここから逃げたいな)。 在例(1)中,A用了「格好いい(好帅)」、「お若い(年轻)」、「素?常ǔ錾?)」等称赞对方的用语,积极主动地接近对方,尽量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力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日本人看来较为直白,不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距离。那么类似的会话形式,翻译成汉语时又有怎样的交际效果呢?我们来看一下。
(1),A:初次见面。久仰您的大名。您真是一表人才啊!我以为您挺大年纪了呢,没想到
这么年轻。
B:啊。
A:老师您是哪年出生的?
B:昭和35年。
A:是吗?和我同岁啊。您孩子都大了吧?
B:不,我独身。
A:啊?为什么?您这么帅!
B:……(想从这里逃跑啊。)
这种初次见面的对话形式在中国社会里是极为普遍的,可以有效缩短2个人的心理和距离意识。关于A的发话内容,一般中国人不会认为一种不礼貌的表现。与此相反,在日本与对方初次见面时,日本人往往尽量与交际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轻易涉及对方的私人领域,问长问短,同时也不希望别人过多的问及自己的私事,与自己过于接近。所以,在日本人看来,A的言行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有违背日本人正常的交际准则。
三、对私人领域的认识不同
在这里主要分析一下,当询问对方的愿望及想法时,中日两国对其有何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2)A:Bさん、忙しそうですね。手?护盲皮郅筏い扦工?。
B:え、いえいえ、そんな……。
A:?h?]しないでください。今、暇ですから。あ、コ?`ヒ?`?みたいですか。
B:え、ええ……。申し?Uありません。じゃ、お?いします。
A:砂糖とミルクも、入れたいですか。
B:け、?Y??です。 在例(2)中,发话人B用「?ほしい(想要吗?)」、「?たいですか(想吗?)」等表达方式,直截了当地询问对方的愿望及想法。这样的表达方式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既不自然又是一种过多干涉对方意愿的言语行为。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把(2)翻译成汉语的话会是一段很自然的对话。
(2),A:小B,你好像很忙啊。要我帮忙吗?
B:啊,不用不用……。
A:你不要客气,我现在没事儿。噢,你想和咖啡吗?
B:哎,好的。不好意思,麻烦你。
A:要加糖和牛奶吗?
B:不,不用了。
以上这种对话交流方式,在中国是很常见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会认为是侵犯对方私人领域的行为。反而,A的言行会被认为是一种既亲切又体贴,令对方很容易接受的言语行为。与此相比,(2),的交流方式对于一般日本人来说是涉及对方私人领域的行为,比起中国人的高兴心理,日本人会觉得过于亲近、不自在。所以,领会不到A的一番好意。
关于私人领域的问题,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在此,顺便看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