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戏剧剧目关注国情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戏剧剧目关注国情特点

中国近代戏剧剧目关注国情的特点   【摘要】近代中国遽烈变化的内外形势,迫使中国戏剧剧目在关注现实的过程中,讥讽王朝腐朽,歌颂民主共和的内容渐趋增多。虽然当时的剧本因时代局限而遗憾诸多,但仍然起到唤醒时人,震撼心灵,催民奋进的作用,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下了华彩的一章,也为今天的戏剧工作者留下了可贵的经验。   【关键词】近代戏剧;内容;关注;国情;特点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等的重大变化,必然引起文学艺术内容的革新。中国近代戏剧作为文学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当然也姿态一新。大多数作品“无不直接间接地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D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相联系,或受其影响,或应其需要而发生,具有与古代戏剧不同的面貌和特点。”[2]其中,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是这一时期戏剧创作思想的主流,所以,紧密配合当时政治斗争的时事剧和新编历史剧的大量涌现,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显著特点。换言之,中国近代戏剧对国情的强烈的现实性关注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独特风格。本文从中国近代戏剧部分代表性剧目的分析入手,对其关注国情的特点作了五个方面的探讨,以求证与方家。      1.讥刺政治腐败与官场黑暗      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清末民初,阁潮频繁,政局不稳,官场丑闻屡见不鲜。所以,出现了许多讥刺政治腐败与官场黑暗的优秀剧目。如:   《一念差》――描写一位海关监督为了打败政敌,不择手段,残害忠良,最后积虑成疾,良心自责而自戕的故事。该剧生动再现了旧式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丑态[3]。此剧1916年由奎德社首演,后改编成话剧,“表情说白,都臻上乘”[4],开演时“到场者人数多至千数百人”[5],“博得圆满成就”[6]。可见其影响至巨。   《新村正》――描写了“五四”前夕,一位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毕业回乡,本想大刀阔斧地干一番事业,却受到外国公司与本地恶势力的阻挠和排挤,自己的宏伟蓝图终成泡影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横行乡里的罪恶;揭示了资产阶级和封建顽固派之间的斗争,反射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由于故事本身的凄婉曲折,故而演出后“名播海内”,被誉为是“向旧势力反抗,向新时代迈进”,“走在时代前边的作品”[7]。   《宦海潮》――是梅兰芳“对时装新戏的试演”[8]。内容描写某军官利用职权霸占下属妻子,使其下属家破人亡,最后受到政府惩治的故事[9]。该戏反映了民国初年官场阴险狡诈,人面兽心的丑态。当时北京的多家班社都曾上演此戏,震动很大,是当时较著名的时装新戏。   《张汶祥刺马》――此剧是王钟声根据1870年发生的真实案例改编,1907年在春桂茶园演出,王亲自饰演张汶祥。描写张汶祥计杀贪财好色、见利忘义的结拜兄弟窦一虎的故事。实际暗讽当时黑暗的官场生活。据宣统二年出版的《海上梨园杂志》载:“钟声气概轩昂”,“四座莫不动色”[10]。可见该剧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2.揭露列强暴行唤醒国人的爱国情怀      近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涌现出无数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因而,近代戏剧一方面改编排演了部分能够唤醒国人爱国热情的传统剧目,另一方面也新编自导了一些与国情有关的时事新戏。这些剧目在揭露列强暴行,唤醒国人爱国情怀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哭祖庙》――这是汪笑侬根据《三国演义》故事改编而成的剧目,故事叙述刘备之孙刘谌不忍看到父亲刘禅献城投降,带领全家自杀殉国的壮举。有力地鞭挞讽刺了清政府的腐休卖国。该剧唱词对比鲜明,酣畅淋漓。《哭庙》一场是全剧精华,前后七段,长达八十余句,汪笑侬一气呵成,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据周信芳讲:汪“在大连演出这戏时,以‘国破家亡,死了干净’八字,感动了无数爱国同胞,一时成为大连全市人民的口头禅。”[11]后来,周信芳等也在不同时期演出此剧。   《潘烈士投海》――是署名白云词人的一位作者,根据直隶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人潘伯英投海事迹写成的京剧时装新戏。描写潘伯英留学日本时,在东京结识同盟会发起人之一陈天华,两人痛恨帝国主义“兵舰重重泊在洋”,中国“曾经作战场”,担忧“国不能保”,“家也不能保”[12]。希望开启民智,振兴实业。而清朝与日本政府勾结,颁布《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来瓦解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为抗议此规则,潘伯英继陈天华投海后跳海自杀。此剧1906年9月在上海丹桂茶园首演,后多次在新舞台演出。该剧反映了爱国青年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愤而自杀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戏剧改良运动中有影响的剧作之一。   《薛虑祭江》――是陈独秀发表在《安徽俗话报》上的剧本,出场人物只有两个人:主角薛虑和跑龙套的佳人,演唱者只有薛虑一人,基本上是自唱自演的独角戏。剧本通过描写1900年7月16日,沙俄军警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