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纸资讯结构优化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报纸资讯结构优化启示

中国近代报纸资讯结构优化的启示      资讯包括各类新闻、言论、商情和广告,等等。报纸资讯结构优化,是指报纸提供的信息的种类、特点及合理搭配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和整体效应。   中国近代不少报纸,尤其是商业性报纸,重视资讯结构的优化,赢得了读者和市场。这对我们今天的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的运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注重资讯结构的周全和与读者需求的吻合      1872年4月30日第1号《申报》(《申江新报》的缩写)出版。创刊号上的《本馆告白》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耸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申报》第397号,对《昭文新报》的创办曾专门发表过一篇短文,说:“查新报之设创于泰西,所以使下情能达、时事周知也。倘能于各行省及大都会之处遍设此馆,则南北不至有风尚之殊,山泽不至有情事之隔。”   《申报》创刊号有以下内容:第一章,本馆告白、本馆条例;第二章,本馆条例(续上文)、驰马角胜(新闻);第三章,完人夫妇得善报(选香港新报);第四章,京报;第五章,京报;第六章,京报、广告;第七章,广告;第八章,行情及船期。其中,既有言论,又有新闻,还有广告。至于全文转载京报,则提供了一些政治新闻。《申报》第二号开始,版面内容越来越丰富,有言论、外埠信息、国际新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副刊、天气预报、广告等丰富内容,资讯结构日趋优化和完善。   此前,《上海新报》于1861年11月下旬创刊,在创刊后的12年中一直在上海保持很好的销路,曾被认为是“上海中文报纸的第一颗晨星”。然而,该报的主编都是传教士,报纸的宗教气息太浓,不能适应商业发展需要。《申报》创刊半年多就挤垮了《上海新报》;与《上海新报》相比较,主要是因为增加了言论和信息量,更加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例如《申报》的《拟易大桥为公桥议》一文呼吁华人与洋人一样,过大桥不必纳钱,结果真的就取消了华人过桥费。《申报》不刊登中国读者不感兴趣的有关西方宗教的文章而宣传孔孟思想,以博取人心。这样,《申报》的资讯结构更加周全与合理,与读者的需求结构有较高吻合度。   严复、王修植、夏曾佑、杭辛斋于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国闻报》在创刊号上刊出的《缘起》中自称是“略仿英国泰晤士报之例”的报纸,目的在于“通上下之情”和“通中外之故”,力求使“阅兹报者,观于一国之事,则足以通上下之情,观于各国之事,则是以通中外之情。”它创刊后即成为当时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   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改变了年轻一代的信息、娱乐消费方式。在这种形势下,报纸更要不忘身负的传递公共信息的职责,确保资讯结构的周全和平衡,通过资讯结构的优化达到与受众信息、娱乐消费方式的变化相吻合。      二、实施差异化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申报》刊登广泛的新闻和论说文章,再加上趣味性和迅速的传递等特点,从而吸引了各阶层的读者。   1882年1月16日,《申报》首先利用电报传送谕旨。北京的消息不再需要7-8天甚至半个月就能传到上海,一天即见报,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时效。这就使该报赢得了竞争优势。   《申报》还对当时发生的老百姓关注的事件进行报道。如对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自1874年1月16日至1877年4月11日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连续报道,轰动朝野,影响了社会舆论,促进了冤狱的平反。对京剧艺人杨月楼案件的报道,也是连续性的,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申报》由此销数激增,成为我国早期报纸社会新闻的成功范例。    《申报》与《新闻报》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并驾成为旧中国的最大报纸的秘诀,则在于差异化。   《新闻报》创办于1893年2月17日。1899年,美国人福开森廉价买下了《新闻报》的产权,任汪汉溪为总经理。汪汉溪立足于上海是全国商业中心的特点,努力把《新闻报》办成以迅速介绍商情、以经济新闻为重点的报纸。他花钱在各行各业雇佣了一批业务访员,为报纸提供最新市场消息。这个办法大大刺激了报纸的销路,大批广告也随之而来。由于《新闻报》商业信息灵通,当时上海的许多商店柜台都摆着《新闻报》,所以该报又有“柜台报”之称。   两报在内容上均有独到之处,从而避免了恶性同质化竞争。它们靠各自的特色和资讯结构的优化吸引了不同的读者群体,获得了发行和广告上的成功,实现了双赢。   1910年11月23日在上海《民立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早期晚报的广告:      通信报   本报为上海特创之晚报。其宗旨在于捷便、确实,补各日报之所不及,亦并以集各日报之精萃,而为之代贡于社会。故阅本报者,为勉赴事功计,因可省时而节力,为消闲计,亦可作茶前酒后之谈笑资……   《通信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