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重要资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
[摘 要]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包含着许多有助于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积极思想和观念。倡导天人合一、为政以德、和而不同、知行相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身与心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资源上的重要意义。[关键词] 和谐社会;天人合一;为政以德;和而不同;知行相须[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0)06-0070-06??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认为:“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献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1]?? 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价值观上,价值观是根本的。其中,“和合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2]?? 当前,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当此之际弘扬以“和合”为内在精神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无疑具有资源上的重要借鉴作用。
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关系的重要内容。“天”指“天道”,即“自然规律”;“人”指“人道”,即人类社会的规律。换而言之,“天人合一”是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统一。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庄子则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在道家看来,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人为地破坏自然,才能回归自然,实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
从儒家的立场来看,道家以“齐万物,泯是非”的出世态度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良策。在儒家看来,天、地、人为“三才”,人能参“天地之化育”,积极实践,从而“为天地立心”。《中庸》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意在于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所以,正是从这种积极的入世态度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孟子认为“数罟不入?闯?,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材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荀子阐述“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同时,儒家还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张载在《西铭》的篇首指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人们应该以合乎价值理性的态度审视天地万物,尽人之为人的责任。
显然,道家与儒家虽有区别,但他们都认为:人是自然中的人,自然是和人相“交往”、“对话”的“生活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不应是“异化”的,而应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类以自己的视角领悟自然,自然则以无形的行动回应人类的感悟,两者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实世界。
要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的生存都无法保障,社会和谐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实际上反映了“人”如何处理与“天”也即自然的关系。它赋予了人类内在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人对自然应该敬畏、顺应,有一种默契,“人”与“天”之间应该保持和谐。这种传统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时具有重要的积极借鉴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不协调。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人们今天在谈到我国贸易发展的成就时也总是怀着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心情:既为我国贸易发展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高兴,也明白在‘环境输出’型贸易发展模式下,贸易顺差越大,我们付出的环境代价也越大,犹如一个靠卖血为生的人,当他数着换来的钞票的时候,他的身体也可能正变得虚弱不堪。”????[3]?? 据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测算,目前中国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其中,中国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导致全国668座城市中,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而且中国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加上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将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培训教学PPT.pptx VIP
- 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正式.xls VIP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科护理课件.pptx
- 9《屈原列传》课件(共6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VIP
-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串讲课件.ppt VIP
- 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VIP
- 气雾栽培基地建设课件.pptx VIP
- 病案质控中心管理规章制度.docx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pptx VIP
- (完整版)《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精选.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