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油画中儿童形象解读
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儿童形象解读
儿童形象在西方古典绘画中早已出现,最常见的儿童形象莫过于西方宗教绘画中的小天使――安琪儿。他们或卧或站,或长着翅膀飞翔于天堂,其形象可爱中又带着点顽皮。他们往往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却又神情肃穆。他们的脸上有一双清澈的眸子,带着孩童的天真。当时是一个人神不分的时代,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影子,但此时人性更多的是让位于神性。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兴起,绘画作品更多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人的意识开始觉醒,人开始成为绘画中的主角。这时的儿童形象多是生活原型的真实写照,有珠光宝气、衣着光鲜的王子、公主,也有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小乞丐,更多的则是依偎在大人身边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一部西方美术史也是一张西方儿童形象的全家福,只不过儿童的形象往往处于画面的边缘而远离视觉的中心,即便儿童是画面的主角,但在整个西方绘画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凤毛麟角。
自从油画传入中国以来,油画中的儿童形象一直伴随着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此时,西方儿童的形象自然地转变为中国儿童的形象。从早期头戴瓜皮小帽、留着小辫子的清末孩童到头戴五角星的红色少年,油画中的中国儿童形象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更迭。也许美术的历史更多的是成人的自我言说,中国油画中的儿童形象也基本重复了西方美术史中主角的缺席。
中国当代油画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至此,中国油画摆脱单一的写实主义语言,进入多元化的表达阶段。中国艺术家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把西方所有的艺术样式集体演练了一遍。画家们在自主创作中寻找自我与确立自我,他们带来的是新鲜活泼、陌生愉悦的纯视觉体验。疏离生活、淡化主题、远离宏大叙事,更注重生命的体验、情感的表达。绘画图式中的儿童形象在这一时期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儿童形象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边缘走向中心,没有哪个时代以如此多的篇幅来描绘儿童的形象。中国当代油画中孩童的形象从“缺席的主角”转变为“时代的宠儿”。
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儿童形象虽有别于传统绘画再现生活的原型,作品以滑稽性和系列性表明自己属于当代的范畴。但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记录了时代的痕迹,尤其是大量政治符号的频繁出现,使儿童题材的当代绘画多了一份重担,使人们不得不怀疑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儿童形象是对成人世界的隐喻。油画的图式中老照片、红领巾、五角星的大量出现,使得这批作品有着更多的中国符号,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时代变迁。
张晓刚的作品虽然不全是儿童题材,但儿童的形象在其“大家庭”系列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1993年,张晓刚借用黑白老照片中三口之家的标准像唤起了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品中所有人物都是单眼皮、瓜子脸且面无表情,这已成为特定年代的时代缩影。在《工、农、兵、学、商》中,五个成人形象被儿童的形象所代替,没有改变的是每个人上半身所穿的服装代表着他们所属的社会角色,下半身无一例外地都裸露着,画面在貌似严肃的气氛中流露出一丝荒诞。
1998年是唐志刚的作品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他与“宏大叙事”保持着警惕而自觉的距离,回到了仍然是最能感动他的对军队生活的记忆中。对他而言,军人身份的隐退反而更加显示出军队生活作为绘画素材的特殊性,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在当代绘画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从早期的《儿童会议》到现在的《中国童话》,所有成人世界无法言说的故事在儿童的嬉笑打闹间轻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近些年来,唐志刚总是不断在技法和观念的转变之间完善自己,语言越发凝练简洁,色彩变得越来越鲜亮,富有强烈的当代感。在面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时候,唐志刚体味到的是当代人普遍的心态以及这个时代蔓延着的焦虑和心理负担,而在艺术创作中,他通过活泼、轻快的儿童形象来消解。他是借用了西画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中国的童话。
与前两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不同,刘野的作品则少了历史的沉重和政治的符号。画中充满了童趣,但谁都看得出来讲述的是大人的故事。其实在那些欢乐的背后有忧伤的内容,用貌似欢乐的图像去表现忧伤,比直接用忧伤的图像去表现忧伤更令人动心。画中的故事极少关涉现实社会,这使刘野的作品与这一代的其他艺术家显然不同。这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画家,似乎与其所经历的时代并无特别关联,他安然地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幻境之中。刘野的画里多是些“头大身小的卡通人儿,有着大大的眼睛、单纯的笑容和纯色的背景。小小主人公,漫游在奇境里:可能是在军舰游弋的海面上,上空正驶过喷气式飞机,或是挂着红色帷幔的舞台,一个望得见麦田的房间。阮玲玉在他笔下有了浑圆的脸庞,深陷在蓝色背景里,眼睛含着一滴泪水。你知道他说的是成人的故事,却看见孩子气的脸;似乎是纯然的美,但不知何故,让人忧伤”。
李继开的绘画塑造了做白日梦长大的一代的痛苦。有评论家说:“他的漫画小人在表现一种‘新’的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