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研究新视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研究新视角

中国音乐研究的新视角   2015年11月27至30日,由宁波大学音乐学院、东方音乐学会和亚洲音乐学会(Council for Asian Musicology)共同主办、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互联网语境下中国音乐的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大学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古巴、爱尔兰、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以英文为工作和交流语言的十几名中国音乐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 会议全程为英文交流环境,代表们的论文宣读和会议期间的工作语言全部为英文。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音乐研究专家们突破语言障碍,就中国音乐在互联网时代的对外传播、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状况以及网络和数字技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运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和交流,会议所发表的论文集中体现了目前中国音乐研究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 代表们在此次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议题: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研究互联网时代中国音乐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状况。来自澳大利亚的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前副主席和秘书长斯提芬?怀尔德博士(Stephen Wild)提交的《中国音乐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Chinese Music at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一文叙述了他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职期间所经历的与中国音乐学家接触、交流的过程和历史,以及在他担任澳大利亚音乐学会主席和在其他学术组织任职期间协助该校设立中国音乐课程、邀请中国音乐学家和中国音乐演奏家访澳的历史记忆。怀尔德教授曾经是“文革”以后最早同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西方主流民族音乐学家之一,虽然他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澳大利亚原住民音乐,但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通过他的努力,许多中国学者开始访问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界的同行亲身接触,开阔眼界,其中包括陈应时、李民雄、蒋菁、杨沐、喻辉等人。文章介绍了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他本人所经历的中澳民族音乐学界的交往历史。新西兰尤尼理工学院(Unite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宫宏宇博士宣读的论文题目为《在新西兰传播中国音乐――杰克?波蒂和中国,1985―2015》(Disseminating Chinese Music in New Zealand ?CJack Body and China,1985―2015)。文章以大量的图文资料介绍了新西兰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摄影家、演出经理人杰克?波蒂(Jack Body)为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杰克?波蒂终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大力推荐、宣传和提携中国当代作曲家。他有着同路易?艾利一样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怀,为中国音乐在西方的传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古巴作曲家和音乐学家罗兰多?佩雷斯 (Rolando Perez)在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题目为《“中国号”和互联网》(The Corneta China and The InternetT)。佩雷斯长期关注拉美音乐中的非洲语言元素的研究。近年来,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音乐元素对拉美音乐的影响,特别是中国音乐与古巴传统音乐融合的问题。他指出,古巴曾经是中国移民最早到达拉美国家之一,中国移民在1959年古巴革命前一直不断地移居古巴,在1847―1975年以及1917年至1922年两个时期曾经出现过大规模的中国移民浪潮,使得中国移民后来成为古巴四个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被当地人称为“中国号”(corntea china)的管乐器就是从中国唢呐演化而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对古巴文化的标志性贡献。在论文中,佩雷斯教授对中国号在互联网中的再现和传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涉及在英文和西班牙文网站上传播的情况以及中国号在古巴狂欢节、流行音乐和管弦乐团中的使用情况。来自美国路易斯克拉克学院(Lewis Clark College)的贝丝?什切潘斯基(Beth Szczepanski) 博士提交的论文题为《万佛城的乡村和东方音乐――中国佛教主题和美国乡村音乐》(“Country and Eastern” Music at 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Chinese Buddhist Themes and American Country Music)。文章介绍了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个城镇尤其亚的中国佛教基地“万佛城”中的音乐情景。“万佛城”始建于1974年,这里的佛教传播以遵守戒律和向非华裔传教而闻名遐迩,教徒Heng Sure’s主持曾经是一位美国民谣歌手,他发现音乐是向美国民众传播佛教教义的很好手段,并为此首创了被称为“乡村和东方音乐”的音乐品种,什切潘斯基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