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王安石咏昭君诗看唐宋诗之异.docVIP

从杜甫、王安石咏昭君诗看唐宋诗之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杜甫、王安石咏昭君诗看唐宋诗之异   摘 要: 唐宋时期咏王昭君的诗歌数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和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最著名,杜诗即事抒情,咏昭君来写身世家国之感,以情胜;王诗是借事明理,是古之托物言志的诗法,思致深刻,见解独到,以理胜。杜诗以炼句、语言精美见长;王安石则不然,他工于炼意。杜甫、王安石昭君诗的比较体现出唐诗重丰神情韵,宋诗多筋骨思理的时代特征和风格分野。杜甫与王安石的昭君诗虽体裁、诗风、笔法、旨意不同,但对二诗人的评价不可强生区分,而应综合考量。   关键词: 杜甫 王安石 《咏怀古迹》(其三) 《明妃曲二首》 诗分唐宋   自西晋石崇制《明君怨》乐曲,作五言《王明君》始,吟咏昭君之作即在诗海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在古诗里,男角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在有数的女角中,王昭君是最常出现的,备受诗人垂青。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宋以前乐府诗,以昭君、明君、明妃为题的就多达五十三首[1]1。在以后的涉及昭君难以数计的诗作中,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和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最著名。前者曾被誉为“咏昭君诗第一”,后者则褒贬两极。杜、王是唐宋最有代表性的大诗人,本文就两家的昭君诗略加比较,以见唐宋诗之异。   一、情胜与理胜   钱锺书在《谈艺录?诗分唐宋》中指出:“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2]3“体格”即作品风貌,系就作品而言;性分即才性天分,乃就作者而言。钱氏以时代风格区分作品,乃是透过表象看本质,较之以朝代分诗人要深刻得多,我们对待昭君诗,亦当作如是观。朱熹亦云:“作歌曲者亦按其腔调而作尔,大雅、小雅,亦古作乐之体格。按大雅体格作大雅,按小雅体格作小雅,非是做成诗后旋相度其辞,目为大雅小雅也。”[3]2066-2067(《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一诗二》)知大、小雅并不是成诗以后为宫商,而是按体格作之。古诗评家论定诗人,都喜据其体格,乃至评论一朝文风,都谓为“汉人体格”[4](《中论?提要》),可知体格是论诗之根本,诗分唐宋,主要体现在诗歌风貌之殊,涵盖的风格、格调、笔法等不同。体格云云,不仅指个人风格、作品体裁声调,还关系到时代精神。想要确切了解某一时代的诗歌,就须把握其时代的精神。各时代世道人心不同,诗之风格意味亦随时而异。杜诗源出《诗经》、汉乐府,承袭写实传统,遵循“温柔敦厚”诗教,特别重视即事抒情,无论写法如何,抒情始终是其根本。其《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借咏昭君来写身世家国之感,自始至终从形象落笔,不着抽象议论,是感性型的咏史诗。清李子德说,此诗“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5]651即指以形象代替思想,借助形象抒情感。“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二句虚处传神,通过想象烘托昭君悲剧形象。仅以“分明怨恨曲中论”点明“怨恨”主题。昭君的怨恨包含了“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远嫁异域怀念故土的忧思;生长名邦而殁身塞外的“遗恨”。杜甫当时正在夔州,离家乡洛阳偃师虽不似昭君般遥远,但“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6]2573,离家心境亦如昭君。杜甫寓居昭君故乡,以昭君思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家国之感。但始终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处处彰显温柔敦厚诗风。王安石作为宋人,又出身政治家、改革派,自有唐代文人所不具备的历史反思和社会批判意识,故其诗虽以唐为宗,然在立意和造境上要高出唐人,其特色在于不以情胜,而以理胜。作为改革家,王氏富有改革创新的胆识和魄力,作诗亦如此。其《明妃曲二首》中有多个诗句,意思翻新出奇,引人注目。“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两句别开生面,不仅改变了传统看法,不再指责毛延寿,而且道出了一个美学真理:人的风度仪态本来就难描摹,绘画无法准确无误地描摹出人的美貌。从另一个角度力证昭君之美在神不在形,更令人反思昭君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昏庸无道。王氏本人也因“人生失意无南北”“汉恩自浅胡自深”而颇受攻击,指责他这么说有伤忠君之道。朱自清说欣赏是文学研究的目的,欣赏诗歌时,“我们广求多义,却全以‘切合’为准”;“必须亲切,必须贯通上下文或全篇才算数。”[7]181(《朱自清说诗》)王安石因这两句诗而受到非难,都是因为这些人欣赏王诗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没有贯通上下文,考虑全诗。时人范冲攻难王安石道:“孟子曰‘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以胡虏有恩而遂忘君父,非禽兽而何!”[8]范冲真正要骂的是王安石,因二人是政敌,他并不是从欣赏角度,评价与本诗无关,难免有失公允。黄庭坚评价王诗引王深父语说:“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人生失意’句非然……孔子居九夷,可见夷狄也未尝无可取之处,诗语并不算错。”[7]282这是“切合”之语,中国不是总比夷狄好,北全不如南,打入冷宫的阿娇不比在毡城作阏氏的明妃好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