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运用比较分析.docVIP

中美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运用比较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运用比较分析

中美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运用的比较分析   摘要 中国文化元素是中国电影吸引世界眼球的有力工具。而近年来好莱坞电影却开始频频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并取得巨大成功,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良好口碑的同时赚取巨额的票房。运用中国文化元素的中美两国电影在主题、取材以及叙事方式上均有着不同。而加强此类电影的现代化,国际化,电影化,商业化是更好地运用好中国文化元素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电影 中国文化元素 好莱坞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视为中国文化元素。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主要有: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剧脸谱、皮影、武术;茶、中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石狮、飞天、太极: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等等。然而中国文化元素作为中国文化的提炼和结晶,近年来却被莱坞电影大肆运用,以“中国文化”的驱壳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美国精神理念,同时赚取巨额的票房及其它相关收入。在美国“领养文化”的引领下,好莱坞作为电影梦工厂对他国文化元素一向奉行“拿来主义”。宣称“好莱坞永远都在寻找最好的故事,它发生在哪里并不重要”。洛杉矶资深影评人帕特里克?古德斯坦称“好莱坞电影题材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而备受关注的中国元素则是这种全球化浪潮的一个缩影。”   1998年,好莱坞电影《花木兰》以中国文化的驱壳表现美国文化和女权主义精神,“借鸡下蛋”模式获得巨大成功,拿下三亿美元的票房。10年后《功夫熊猫》以中国奥运作为切入点席卷全球获得6.3亿美元的票房,它不再是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简单抄袭和套用,而是文化形式在“互融”与“相异”两维张力作用下对他文化的合理利用及对中国文化市场敏锐察觉后的精确的商业切入。近年来,在《功夫之王》、《木乃伊》以及007电影系列等多部好莱坞电影中都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好莱坞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开采和贩卖营销技术日益精湛,电影在名利双收的同时还将美国精神发扬光大,确实是一举多得。好莱坞电影公司不断推出含有中国元素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努力培育中国电影市场,因为其一直看好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也将对中国本土电影构成威胁。   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成功运用。让中国电影界乃至中国文化界都产生恐慌,人们也开始反思为何中国文化元素能在好莱坞电影中得以创造性的运用:开始思考中国本土电影如何更成功地运用本国文化元素,让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同时宣扬中国文化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电影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中国电影如何运用中国文化元素走向国际市场。      一 对比中美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      1 电影主题比较   电影主题,是指电影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确立主题是―部电影在进行创作时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两国电影产业成熟度的不同。中美两国在电影主题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好莱坞是为全世界人民制造“大众梦幻”。它具有永恒的主题并具对其进行肯定式操作。这些永恒的主题包括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社会与个人等等。主题明晰,又浅显易懂,老少成宜,在嬉笑怒骂之后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这种失去民族特征的实质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是通俗的大众文化,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主题和普遍价值观。运用中国文化元素的电影大都是英雄故事模式,《花木兰》,《功夫熊猫》。《功夫之王》等等电影都讲述了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这是每个人心底的渴望,容易激起全世界人们的共鸣。   而受儒道文化影响的中国,电影主题往往较为概念化。远看深刻,近看又虚无。描述的故事历史背景相对复杂,在主题表达上通常太过曲折含蓄。这与国外观众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不符,因而很难取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外国观众普遍认为看电影是一种娱乐,而不愿接受电影里浓重的“引人深思”的说教陈词。电影《画皮》改编自《聊斋志异》。故事还算精彩但结局揭示的哲理――“是因为心中有仇恨才拔不出剑”却太过牵强,国内观众都很难理解,更何况外国观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看得过于复杂,理解得过于沉重,往往会影响其在电影里的表达。      2 电影取材比较   美国该类影片取材主要集中在中国神话故事,武侠故事及中国历史,另外一个来源就是用中国文化元素做工具来表达西方本土题材的故事。《末代皇帝》取材自溥仪的真实事迹,而《木乃伊3》,《碟中谍3》,《夺宝奇兵2》都是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来获取中国观众亲近感的西方题材故事。无论题材来自东方还是西方,美国电影都以中国文化元素作为电影叙事的工具,传播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典型美国文化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